杨素死后的风光,更盛此前元德太子杨昭。
杨广甚至亲临越国公府吊唁。
消息传到晋阳,崔澈心中五味杂陈。
但更引他注目的是杨广计划南巡一事。
崔澈不知道杨广这一去,还会不会回到关中,至少另一个时空,杨广便是心灰意冷,两耳不闻窗外事,跑去了江都享乐。
不过既然杨广要南巡,不管他回不回来,至少在此期间,崔澈预计两国的边境将会迎来一段时间的和平。
这也如他的心意,能够给到训练水军的时间。
如今水军的招募工作,已经在崔弃疾的主持下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船工也陆续抵达徐州,只不过巨木尚未运抵,正在做造船前的准备工作。
打造战舰不仅是一个技术活,也是耐心活,哪怕巨木运到了徐州,也不能马上开工,那些木头还得浸泡、阴干。
一般来说,建造一艘战舰需得费3-6年。
杨素在开皇五年担任信州总管,负责督造战舰,一直干到开皇八年,之所以仅用了三年时间,还是省去了浸泡与阴干的步骤。
朝廷为杨素提供的,都是早已浸泡、阴干过的巨木。
实际上,青州也储存有部分巨木。
当初杨坚为了水陆并进攻打高句丽,曾在青州打造战舰,向青州输送了许多巨木,如今还有剩余。
只是青州的巨木储存量不足以支撑崔澈新建水师的规模,这才征发民夫砍伐、运输不足之数。
中秋前后,关东大部分地区普遍迎来了秋收,好在这一年顺风顺水,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水旱之灾,正体上也算是一个丰年。
即使有官员上报田地歉收,崔澈也会派出使者实地考察后,下诏减免当地的租调。
中秋佳节,本是团圆的日子,崔澈也想念起了远在徐州、辽东的两个儿子崔弃疾与崔彦宗。
他派人前往传信,让二人在年前入朝述职。
汇报当地官员政绩的同时,崔澈也想听一听他们对来年的展望。
辽东说是崔彦宗镇守,但他也才十七岁不到,大小事务都是长史与司马处置,有总管府司马王当万坐镇,崔彦宗在与不在,其实也没太大的区别。
这一次崔彦宗回来,崔澈便不打算让他再回辽东了,计划将王当万扶正,作为辽东都督,据守辽东城。
具体派往何地,崔澈也想听听他自己的想法。
至于崔弃疾,还是要回去徐州。
徐州是东南重镇,新建的水师又屯驻于此,也只能是崔弃疾坐镇,才能使崔澈放心。
而崔弃疾入朝述职期间,有李密、杜如晦代为处置徐州军政,料想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西隋大业二年(公元506年),九月十三,在重阳节祭拜过杨坚之后,杨广的车驾由大兴启程,向西前往大散关。
杨广回望大兴城,不仅是崔澈并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回到关中,就连杨广自己也不清楚。
或许有朝一日,光复中原,还是要回来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