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渡河西进
杨广拒绝向吐谷浑请求援军的消息,也从别的渠道被宇文述、高颎所知,二人对此倍感无奈。
由于杨广迁都,十万骁果军随他南下,使得关陇地区再无能够与东隋战兵在野外抗衡的精锐。
高颎沉声道:
“为今之计,只能选择坚壁清野,强迫百姓携带口粮,进入城中,不给崔逆在野外留下一钟粟米。
“同时放弃难守之地,集中力量,坚守雄城。
“只要崔逆陷入攻坚的泥潭,短时间内难以夺取关中,圣人如今在淮河南岸布置重兵,又有江汉之军,陈师于汉江,届时挥军北上,中原告急,崔逆必然回援,关陇之危,即可迎刃而解。”
宇文述过去与高颎分列两方阵营,关系不睦,但从未怀疑过他的军政才能。
无论是平定尉迟迥之乱,还是灭亡南陈,这些都是高颎作为实际主帅,在军事上的建树。
至于辽东之败,不过是受恶劣天气影响,补给无法运送至前线,以致大军溃散。
高颎一番安排,也让宇文述深以为然,带着一群老弱,与崔澈麾下的虎贲之师出城浪战,等同于是将关陇拱手相让。
二人定计之后,立即上报新近被授予关西大都督一职的齐王杨暕。
宇文述、高颎分别以大都督府司马、长史之职,掌管关西军政,但真要是下达政令,还得要通过杨暕的名义。
面对如今的危局,年轻的杨暕又能有什么主张,只能是二位老臣说什么,他便照做什么,但听吩咐罢了。
随着关西大都督府的命令下达,各地也在依令行事,落实坚壁清野的政策。
而此时,远在蒲州的崔澈也终于完成了渡河前的准备,哪怕不时有西隋将士袭扰,但浮桥终于成功搭设在了黄河之上。
蒲坂起初是有一道黄河大桥的,只不过在东隋紧张备战期间,早就被西隋拆毁,故而只能临时搭设浮桥入关。
贞元三年(公元608年)三月二十八日。
崔澈以秦琼为先锋大将,领三万步卒先行渡河,其中就包括了两万皮室军。
临行前,崔澈嘱咐道:
“叔宝渡河,不可贪功冒进,急趋冯翊,只需背水结阵,抵御敌军来袭即可。”
此时崔澈并不知道宇文述等人早就没有了野战的心思,就是想坚守城池,与他耗时间。
面对着崔澈期许的眼神,秦琼正色道:
“末将谨遵大王军令!”
当天,东隋二十万大军陆续通过浮桥,顺利抵达黄河西岸,并非遭受西隋军队的阻击。
崔澈在渡河之后,就地扎营,广派哨骑,搜寻消息。
他已经与潜伏在关西的细作失去了联系,在没有弄清楚因果之前,崔澈绝不会冒然升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