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香珠从十几岁的时候就在宋徽宗赵佶身边侍奉,主要担任的具体工作就是做饭。
她这一身横练的厨艺,天下鲜少有能够与之匹敌的。
而应伯爵想要吃赵香珠做的饭菜时,就即便是有金银万两,也没法子在清河县里找到人做出那么一两盘来。
赵香珠对于这一点,只是笑而不语。
心想当年圣上还在做端王之时,自己便跟随在圣上身边。
普天之下能够找出厨艺比得上自己的人,那还当真是比登天还难。
说来也是非常可笑,自己这一身横练的厨艺,到头来竟是便宜了这位大小说家应光侯。
想着想着,她这张憨厚的脸上便是会心一笑。
毕竟世上的事情谁能够说得清呢?
此番赵香珠又带了一封宋徽宗写给应伯爵的信。
应伯爵拆开来一看,果然,和自己心中想得差不多。
首先是宋徽宗对于那部《问鼎天下》,心中所产生的一些感想。
再者,便是宋徽宗对于接下来马上就会看到的应伯爵所写的新作,心中所产生的一些期待。
应伯爵看着这封信,心道:哈哈!这陈公公一天到晚也不干别的啊,净看老子写的小说了。
哎唷……他可真算是老子的铁粉!
估计就哪怕是老子在小说里面写了两坨马粪,这陈公公都能够捏着鼻子仔细地品鉴一番。
老子能够得到这种忠实读者,也算是老子的福分了。哈哈!
在这封信的最后,应伯爵注意到有一行小字。
如果不仔细看,都容易忽略过去。
宋徽宗告诉应伯爵,千万不要忘记了一年之后在汴梁城相见。
到时他一定要和应伯爵好好地喝上两杯,而且如果可以的话。
宋徽宗非常想要将应伯爵留在身边,让应伯爵定居在汴梁城。
应伯爵又怎么可能会知道?
宋徽宗之所以会在信中提起这早已约定好了的事情。
其实主要是因为他在应伯爵的字里行间,发现应伯爵似乎很是有一番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
宋徽宗赵佶这厮,本身就非常不靠谱。
好比见人球踢得好,就给人封官加爵,比如说高球。
好比见人书法写得好,就给人高官厚禄,比如说蔡京。
在他身边,聚集了这么大一群奸臣、佞臣,他甚至还觉得自己这为君之道玩得不够透彻、不够豪迈。
居然还想着把应伯爵这么一个除了写小说之外,几乎约等于废物的家伙收揽在身边。
将之任命为大臣。
大宋江山在这厮手中,迟早要玩完。
但这世间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只有一面或者两面,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也都不是如同戏剧小说当中所表现的那样,全然脸谱化。
说来错也不在赵佶,错就错在当年哲宗皇帝驾崩得太过突然,又膝下无子。
于阴差阳错之下,当时的太后以及文武百官们,在众皇子之中选择了最为游手好闲的端王。
可能很多事情冥冥之中从一开始就已注定了的。
就好比端王赵佶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大宋江山的主宰。
就好比除了写小说之外百无一用的应伯爵,在宋徽宗日以继夜地阅读他所撰写的这些小说作品之下。
一颗千年难遇的奸臣的种子,已经悄然间种下,开始在暗中渐渐生根发芽。
一点点地茁壮成长,直到最后枝叶繁茂,遮天蔽日。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