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常采玉难产

朱元璋很郁闷。

也很生气。

他气的是,儿子大了不由人。

朱元璋今年五十多了。

在古代,这个年纪的人,已经是老夫了。

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他也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现在朱元璋最愁的事情,不是还没有平定的北元,也不是大明朝的财政。

北元也好,财政也罢。

现在的大明,都可以解决。

首先是北元。

虽然说,几年前一次北伐最终只能算是以失利告终,但朱元璋相信,只要大明继续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很快就能将北元彻底消灭!

然后是财政。

大明朝,有朱樉这位财神爷,还怕这点财政的问题吗?

所以现在朱元璋最担心的,就是接班人的问题。

本来,有一个朱标。

号称史上最稳太子。

稳到什么地步呢?

在朱元璋心里,都巴不得朱标这个太子造他的反,去抢了他的皇位。

而历史上所有皇帝,都怕自己儿子造反。

完全就是两个极端。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自己接班人的重视以及偏爱程度。

可是现在朱标突然间就不行了。

甚至,都没有几年好活。

这下子,就把朱元璋所有的计划全部打乱。

朱标不行了,那皇位总得有继承人吧?

朱标的儿子?

以后的朱元璋,或许会考虑。

但是现在,他连考虑都省了。

因为,朱雄英才刚出娘胎,两岁都不到。

这样一个孩子,能继承皇位吗?

怕是真选择了他,这大明江山很快就要改姓了。

自己属下那些将领,可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一个两岁的孩子,肯定谁都压不住的。

所以,太子的人选,必须得有能力。

同时也要有实力。

这也是为何,在朱元璋心里,更偏向朱樉,而不是他认为的儿子当中,最像他的老四朱棣。

现在的朱棣,也太年轻了。

才刚刚成年。

十六岁而已。

关键是,在朝中他也没有什么实力。

这一次监国皇子的事件,就能看出来,朱棣根本就玩不过胡惟庸。

甚至,都不用胡惟庸怎么发力,就能将朱棣给赶下台了。

然后是晋王朱棡。

这也是个聪明的皇子。

可是,有些刚愎自用。

就单单今天朝堂上的表现,朱元璋就相信,他也干不了多久。

为什么?

因为,胡惟庸对大明宝钞升值事件,是持反对态度的。

虽然朱棡应该高兴,但你不会收敛一点?

或者,让你一个属下站出来发言也行啊!

为什么要自己站出来,公开和当朝左丞相公然的唱反调呢?

虽然说,朱棡是监国皇子,地位不亚于左丞相,也不必怕他一个臣子,可有时候这帝王的驭下之道,也是有门道的。

你连这点都不懂,又能走多远呢?

现在的朱元璋,心里是真的很想朱樉入京了。

然后,朱元璋就问道:“秦王现在在干什么?”

“回皇上,居然是带着皇后以及海王殿下,去巡视海王殿下的封地了。”汤和回应。

“去澎湖和高山岛了?”

朱元璋脸一黑。

偌大一个朝廷你不管,你就喜欢去那些穷山僻壤的地方是吧?

而且,还出海了!

“汤和,你说秦王,他是怎么突然之间,就变得如此神奇的?一个岭南,穷山恶水,短短一年之内,被他建设得有声有色,甚至都比金陵要繁华……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朱元璋突然发问。

汤和身躯一震。

好家伙!

这可是送命题啊!

一旦回答不妙,极有可能让两代帝王都不满。

想了想,汤和只能装糊涂了:“或许,是秦王殿下学究天人,才有如此成就的吧?”

“呵呵,他学究天人?”

朱元璋冷笑道:“当初,这个逆子,可是差点被朕下旨处死了!后来,他还是被发配到岭南去的……等等,你是说,他当初……当初犯下那等可恶之事,也是故意为之,就是想被发配到岭南去,然后做到别人所不能,一鸣惊人?”

“呃……”

汤和一脸的无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