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义无反顾,碧血丹心
第354章 义无反顾,碧血丹心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吕云澄轻轻地诵念《论语》,手中湛卢剑随之而动,三个剑圈环环相扣,把伏念的剑气尽数网住。
伏念能够以剑气操控空气水流,吕云澄却能以春风化雨的手段,让一切都恢复原状。
吕云澄的剑法并无往日的狂猛爆裂,也没有千变万化的奇幻妙招,速度不快,力量不大,不管是剑气还是剑招,都是平平常常。
宝剑挥舞之间,不像是在比武出招,更像是在挥毫泼墨。
恍惚间,伏念觉得自己好似看到了一个勤奋好学的读书人,读到一卷好书之后,喜得摇头晃脑,手舞足蹈,书卷也随之而挥舞。
而那个挥舞的书卷,就是吕云澄手中的宝剑。
孔子昔年周游六国,教导三千弟子,培育七十二贤,自有高深武道传承,但不管是哪一脉,都没有这等剑术。
可这又确实是儒家剑法。
莫说是伏念, 哪怕是孔子重生, 孟子在世,也绝不会否认这一点。
出招收招之间,既有循循善诱的教化,又有以直报怨的锋利, 还有荡气回肠的快意、气宇轩昂的卓然。
一切的一切, 又随着出手,俱都化为济世为怀、平息干戈的仁义。
杀人者胜, 固为世俗之强, 平息干戈者,才是强中之强!
吕云澄不管伏念心中震惊, 而是借着交手体悟儒家剑术之神妙。
说来也怪, 儒家剑术的精要,竟然是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翻译家的要求,即——信、达、雅!
信是出剑准确、不偏不倚;雅是气度自如、不可穷凶极恶;达则是剑随心至、势若迅雷不及掩耳,不让对手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伏念作为儒家掌门, 早已把儒家剑术练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领悟了“圣王剑法”之后, 已经到了脱胎换骨的地步。
但是昔年入山中向荀子请教, 荀子却不发一言, 只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显然虽有肯定, 但不甚满意。
伏念闭关至今,也不知道自己缺了什么。
直到和吕云澄交手, 看到这从未见识过的儒家剑术,才知道自己的缺憾。
他太傲气、太冷肃, 甚至有些霸道了。
圣王剑法要求行仁义、行王道,以道义礼法治理天下, 但受到太阿剑的影响,不可避免的有了一些不该有的霸道。
伏念本以为那是辅政大臣应该有的威严, 却不知那已经是“逾越”。
寻常武者可以不在乎这些逾越, 但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忠臣能臣, 这些逾越就有些不合适了。
一念至此,心思瞬间开阔。
伏念心中既有多年苦修一朝顿悟的快意, 又不可避免的生出几分争胜之心。
剑光裹挟着两人, 两人很快便打出了房屋,从东打到西, 从南打到北,一直打到了冷月小筑。
好在吕云澄用的是湛卢剑,而不是破坏力十足的泪痕剑,否则小圣贤庄就可以来一次里里外外的装修了。
正在读书的弟子也无心读书,相互簇拥着过去,观看伏念和吕云澄斗剑。
两人此时已经打到了荷池内,以香为武器,以水流为兵刃,招式光明正大,看起来无甚变化,但每一次出剑收剑划出的直线弧线,无不符合天地至理。
斗到兴奋处,还会诵念几句《论语》、《孟子》,或者向几百年后的大诗人们借几首诗歌。
伏念处于主攻,攻势凌厉浩荡、排山倒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