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义诊

“小明啊,你咋才来!”

安远城的义诊棚外回荡着谢老大夫嗔怪又愉悦的声音。

“谢老。”明月跳下车,抬头看看天边的启明星,她来的也不晚啊,而且,这个义诊棚设在安远城城门口,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要过来需要时间, 城里的百姓们要吃过早饭才来,离开始义诊还早呢。

谢老大夫往明月这边小跑的步子猛地顿住,因为他看见了明月身后的人,他揉了揉眼睛,又眯起眼睛仔细看了看,然后一拍大腿, “哎呀, 老张!”

张大夫步履蹒跚地迎着谢老大夫走去,“小强, 别来无恙啊!哈哈哈”

明月不由一抖,这称呼……

陈大夫这时从义诊棚里走出来,先是递给明月一个白大褂和一个口罩,“给,谢老大夫让府衙那边准备的。”

“谢谢!”明月接过来穿戴好,满意地点点头。还是同行之间好沟通,她上次只跟谢老提了一次白大褂和口罩,没想到谢老不仅记下了,还批量生产和使用了。

明月见谢老和张大夫说起来没完,很好奇他们怎么有那么多话说。

见明月满脸问号,陈大夫解释道:“张大夫和谢老两人是多年旧友,更是出生入死的战友,他们一个叫张强一个叫谢强,曾是定西军的强强联合。你跟张大夫都在保济堂,他没跟你说过?”

明月摇头,张大夫还真没说过,而且, 她去保济堂的次数也有限,没机会跟张大夫聊这些。

陈大夫为了拉近跟明月的关系,就打开了话匣子,“张大夫当年也是军医,那年这里瘟疫,他就辞官回乡回到了西岭县,那时你娘也刚来,你娘率先提出了把病人跟正常人隔离,他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跟你娘住进了隔离区,每日废寝忘食地医治病人,等瘟疫过去了,他们就跟着马东家一起成立了保济堂。”

见明月听得认真,陈大夫继续说:“说起马东家,你应该也不知道他的事,马东家家在京城,那年是为了送朝廷的救济药物来到这的,很佩服你娘和张大夫救死扶伤的精神,更是被他们二人的医术折服,所以接纳了他们二人的建议, 在西岭县开了保济堂,他具体啥背景不知道,不过应该挺厉害,当年可不比现在,那时候的大夫比现在还少,这边的药物更是少,为了灾后重建,马东家不知用了什么办法,只用了两个月就从京城又调来了二十几车的药物,还做主让百姓可以拖欠药费,说等百姓们度过难关了再把钱还上就成,可是多亏了他们,救了不知多少百姓啊。”

明月看看面前的7个义诊棚,这已经是安远城如今全部的大夫了,那时候比现在还少?

陈大夫顺着明月的目光看去,然后讪讪一笑,“那时候我还是兽医,是后来转做了大夫的。程大夫和董大夫是后面来的,是哪里闹了水灾我记不清了,他们是跟人逃荒过来的。”

“你们都不收徒弟吗?”明月的问话脱口而出。

陈大夫摸摸鼻子,“有徒弟,但是资质是真的不好,拿不出手啊。”

他看一眼右手边的义诊棚,靠近明月,小声说:“当初那个给陈鹏陈东家看错病的大夫就是程大夫的徒弟,你当初虽然没直接说人家看错了,但是的确是因为你才害得人家被保济堂赶出来,所以,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他对你不冷不热是有原因的。”

明月想起当初自己初来乍到为了跟保济堂搭上关系曲线救国、先去忽悠了陈掌柜买药膳方子、接着又给陈鹏治好病的事,不禁微微一笑。

“大夫,快给我家孩子看看,她都哭一宿了,问她怎么了,她就是不说。”

这时,一个中年男人背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跑了过来,小姑娘哭得一抽一抽的,已经快背过气了。

男人直奔陈大夫。

陈大夫指了指明月,“小姑娘病了找她,明大夫给看更方便。”

男人看了一眼明月,一脸不屑与不信任,转头对着陈大夫哀求,“陈大夫,求求你了,快给她看看吧。”

陈大夫一脸为难,“她怎么了对你都不说,对我更不会说。”

男人是陈大夫一个村的,他认识这个小姑娘,别看才五岁,但是早慧,尤其注意男女大房,他隐约猜测,这丫头应该是有隐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