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久抱恙,今日才来找臣听学。”

嬴政听了,将奏章放在案上,他隐隐觉得淳于越今日来找他,是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

“求见寡人,所为何事?”

淳于越便把今日扶苏对他说的话一五一十的说了,一字不漏。

嬴政听了,却意犹未尽的样子。

“扶苏真的这么说吗?”

“臣不敢欺瞒陛下。”

嬴政坐在上座,捋了捋胡须,眼中的笑意渐渐消失。

扶苏让淳于越来给嬴政把这些事都给讲一通,无非就一个意思。

爸爸,我今年都十七岁了,历代的公子都是小小年纪就给拜了太子之位,儿子如今都十七岁了,还没被拜太子,这说明自己并不是那足以为王的‘圣人’,他不是天命眷顾的人。既然儿子没这本事,那儿子我也不含糊,果断就放弃这王位,我以后就想做个普通大臣,还看父亲你同不同意。

你要是同意呢,我以后就死了这条心,你要是不同意呢,那就是还想着传位给他这个儿子,那就请你给点指示吧。

“圣人之道,自有天助。他认为他不能做圣人,是因为没有天助吗。”

堂下寂寂,没有人敢回答这个。

“赵高,带扶苏来见朕。”

“唯!”

赵高走了,嬴政却对淳于越道:

“朕倒是以为,扶苏说的不错。过去学了诗书礼乐,反而束缚他自己。朕看这几日,他倒是真的想做些于国有利的实事。”

淳于越作为儒家大师,听到秦王说这样的话,不免心中失望。

嬴政又道:

“淳于卿,你教导扶苏多久了?”

“八甲子矣。”

“扶苏自学会了读书识字以后,一直就是你教导他,朕要犒赏你的苦功。这些年来,朕见你为人正直,治学严谨,礼仪之事,更是一丝不苟,扶苏能有今日的气概,和你脱不开关系。朕决定封你为大宰,就在朕的尚书台整理天下书籍。”

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太宰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六种典籍,用来辅佐国王治理国家。”其中六种典籍是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可见当时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丞相。

但后来由于王室的衰落,太宰这个官职的重要性在春秋时期下降了许多,以致于被排除在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外。东周之后太宰一职被停止使用。参见周朝官制。

在秦朝时,太宰是负责皇帝饮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的官员。

秦王政明着将淳于越升迁了,实际是把他另找了个地方打发,这意味着,公子扶苏以后不用再去听他讲学了。

对于淳于越来说,对他的调任,无疑是给他降位。离开了公子扶苏,他日后怕是更加没有机会。但是公子扶苏,他日后定然是前途无限。

想到扶苏日后有机会成为储君,淳于越倒也觉得不亏。

淳于越了解扶苏,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扶苏不可能会忘记过去自己对他的谆谆教诲的。

而且今日之事,还是淳于越自己主动成就扶苏,否则他就得一直待在后宫里学习六艺,根本等不到秦王政对他的下一步安排。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