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舟转移话题一次是偶然,次次转移是很明显不想插手针对诸侯王的事。

诸侯王拥有权势过大一直是大汉王朝的弊端,诸多诸侯王领地自治,拥有铸造货幣,开採矿山,打造军队等诸多权限,但这些与大汉朝廷没有关联,而是属於诸侯王的私有物。

这些诸侯国属於大汉的领土,但又不能给大汉王朝產生实际的利益。

任何剥夺利益者都將成为眾多诸侯王的敌人,张学舟不愿意插手也就很正常了。

“你等等,主父偃给我想了个办法,他认为可以將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新帝忽道:“你觉得这个方案如何?”

“先帝分封梁王五子似乎也是採用了这种方案?”张学舟停住脚步疑道。

“不错”新帝点头道。

“梁太后一直在睢阳等陛下开恩,提及愿意供奉臣服,梁国那边如今有些困难了!”

景帝后手迭出,將梁国算是祸害完了。

若非景帝和梁王都死了,这少不得也有诸侯王与梁王抱团反对景帝。

梁国破灭的案例在前,这种继承制度一看便会导致权力分化,没几个诸侯王会傻到听从遵循,强行颁布法令必然会遭遇牴触。

“主父偃说这种法令对诸侯王不利,但对诸侯王的子嗣则是极为有利”新帝道:“如果有朝廷颁布的法令,这些人就获得了正统继承的权力,也必然会有人因此受益,从而心向朝廷!”

“主父偃提出来的议案只能主父偃去做!”

新帝透露了自己想要做的事,这种事不算稀奇,景帝时期就有相关的制衡,也曾经引发了七大诸侯国率大军围攻朝廷的內战。

除了一些將领在战乱中承受好处,其他涉事的人没一个有好下场。

主父偃剑走偏锋凶险,行事必然与之相近。

张学舟推脱麻烦,但他的建议也是真建议。

如果主父偃这种利己之人认为这种提案行得通,对方行事很可能有一定把握成功。

只要不怕反噬,张学舟觉得新帝可以放手主父偃去做事。

事情失败了是主父偃顶锅,事情成了则是能分化诸侯王,免了前线打仗后方遭殃的隱患,而且能不断抽调被分封的小诸侯国人才和资源,近乎等於以微弱代价占领一个国度,所带来的好处难於估量。

“你真的不諫言一点点?”新帝疑道:“哪怕是给一点点补充也好!”

“每个人品性不同,做事的方式就不同,如果我给予諫言进行了改变,主父偃做事就会束手束脚,这反而有害无益”张学舟摇头道。

“你认为他负责此事能成功?”新帝问道。

“我不確定”张学舟道:“陛下在支持此事的前提下最好儘可能避免沾染麻烦!”

如果可以,张学舟还是希望新帝能稳稳噹噹做个帝王。

新帝蛰伏近十年才获得朝廷话语权,若快速陷入诸侯纷爭中,这种事確实会让人很头疼。

如同张学舟所说,外战不管怎么打都能削弱对手,而內战只会让大汉王朝不断变弱。

贏了也就罢了,內战也算有所值,若是输了又或两败俱伤,这就需要继续憋闷当数十年孙子,转而重复景帝的一生。

他也只得告诫了一声,免得新帝信心膨胀亲自下场,最终搞得灰头灰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