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身处其中,你是永远无法知道这个时候的那种氛围的。何平感觉现在他和韩屯就像是被扒光了的美人,被扔到了集市上,无数双眼睛聚焦在他们的身上,随时都有可能窜出一头饿狼对他们图谋不轨。
有了第一波的报道,很快就有第二波报道跟进,而且这种风潮愈演愈烈。
逐渐转变成了一帮新闻媒体的报道狂欢,以及老百姓们茶余饭后聊天打屁的谈资。
全国知名作家、韩屯致富带头人、受中央表彰的企业家、一年分红6000万……
这些标签让何平身上充满了值得窥探的热点。
这一波报道潮经过半个多月的发酵,报纸上对何平的报道热情竟然超过韩屯,陡然之间让何平压力山大。
何平感觉压力山大,还有比他压力更大的人。
身为营城父母官之一的老丈人毛学山,就是其中之一。
身为地方父母官,无论他毛学山平日的作风再清廉、再刚正不阿,但只要有心人把他和何平联系到一起,那么在外界的眼光看来,这其中就必有猫腻。
这种外界的审视甚至不在于你们俩具体有没有什么龌龊的勾当,而在于你们关系存在的本身。
现在何平突然之间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毛学山如坐针毡。
他宦海浮沉几十年,头半辈子蹉跎岁月,好不容易赶上改革开放之后的好时候,可年纪已经大了,好巧不巧的又赶上了何平这档子事。
在经历了几天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毛学山做了一个慎重的决定。
向组织申请提前退居二线!
即便是对于一个普通工人来说,这都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何况是毛学山。
毛学山没有事先把这件事告诉家里人,只是平静的向组织提出了这个申请。
省里对最近由于韩屯分红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这一波舆论热潮是有所关注的,但对全国范围内的报道,他们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寄希望于让这个消息能够尽快沉寂下去。
毛学山的申请打到省里,但是由于这个阶段毛学山敏感的身份,省里还是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
上级领导对于毛学山的政治敏感度和顾全大局的想法是肯定的,考虑到毛学山的年龄确实已经临近界限。
会上经过讨论过后,最终批准了毛学山的申请。
但这个结果也激怒了省里的重要领导,在会上拍了桌子。
“几份不知轻重的报纸,随便发了一些捕风捉影、哗众取宠的报道,就能逼得我们政|府内优秀的中层干部、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党员请辞以示清白。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毛学山请辞,其中利害关系很难一时说的清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省政府方面一改之前默不作声的态度。
会议后的两天,新一期的《辽省日报》。
一篇报道由省里重要领导署名的评论文章新鲜出炉!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