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诸葛孔明
天子年幼,群雄并起,礼崩乐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汉已经到了腐朽的无药可救的地步,如果不是李世民统一了北方四州,加上雍州和司隶, 这里的百姓哪里来的好日子?这些贫寒的士子哪有机会参加这样的科举考试?
如何选择,自然一目了然,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这些来自李世民管辖州郡的士子,自然没什么好犹豫的。
民心思安、民心思定,天下都在期盼出现一位英雄人物,结束这乱世, 而李世民就是这样的英雄人物, 具备统一天下的英雄之气。
李世民见只走了一小部分的士子,心中也是大定,他其实就是想通过此法将一些忠于大汉的死忠分子排除在外,留下一些真正愿意为自己出力的可用之才。
另一个目的他是想试探一下天下百姓对自己的态度,今日这一幕,让他内心激动万分,至少说明这些士子是认可自己的,那自己治理的州郡的百姓也是向着自己的,自己这么多年的倾力付出算是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这如何不让李世民兴奋?
两个时辰的作答结束后,士子如释重负地离开了考试的大殿,回想刚刚作答的一幕,每个人都是心情复杂,百感交集,但众人都没有对自己的选择而后悔,也许原本也没什么好后悔的。
在主考官蔡邕和几位副考官的共同阅卷下, 最终众人选出了前五十名才思敏捷、有真才实学的士子, 而摈弃了一些华而不实,团锦簇的锦绣文章。
这一取士标准也是李世民强烈要求的,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士子们大多都在家苦读圣贤书,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很正常,李世民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向他们传达自己取士的标准,从而促进这些国家的栋梁之才分一些精力在国家大事上。
关心朝局,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百姓疾苦。
此次答卷中很多士子写来写去就是离不开“怀诸侯,来远人”,还是在强调礼法和感化之术,自然不是李世民想要的。
蔡邕和一众副主考,带上他们推选的前十名优秀士子,让李世民钦点前三甲。
李世民心情愉悦的阅读推荐上来的试卷,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前世自己就喜欢钦点状元,喜欢新科进士。
脸上挂着收获的喜悦,同时不经意地问道:“诸位有没有发现一些令人惊艳的士子?”
徐庶若有所思地说道:“主公,您说的那位,我今天特意暗中留意了,他应该出现在考试的士子中, 为了不打草惊蛇,我并未靠得太近, 但基本上可以确认。”
“哦,此话当真?”李世民双眼放光地问道。
“主公,虽然多年不见此人,但此人濯濯清华的气势,举手投足透着逼人的灵气是不会错的,我已经暗中派人盯着此人,他就住在长安城东的福临客栈,跑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