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浮桥修得离南岸越来越近,朱中标的心也悬得越来越高。南岸的闯军一直在拿着些仪器测绘,调整炮口位置,时不时还试射一炮。闯军似乎是故意打不中,炮弹基本上都落在水里,但还是把他们这些修桥的民夫吓得魂不附体。有一发炮弹打歪了,一名民夫和一名监工的绿营兵就如同纸糊的一样,被炮弹吹到了水中。

朱中标有一点文化,知道这是为了等到开打的时候,火炮打得更准。心中不由得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等到浮桥修好了,清军和闯军势必大战一场,他们这些民夫夹在中间,下场多半好不了。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朱中标是个宗室,属于宁王系,是崇祯皇帝的堂弟。当年宁王朱宸濠造反,宁藩从此便不受待见,朱中标的先人因宁王之乱被废为宗室庶人,到了他这一代,那点禄米根本不够糊口,他的处境没比一般老百姓强多少。

明朝的宗室数量如此庞大,想按照规定发放禄米早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既然拖欠禄米,那和军中拖欠军饷道理是一样的,肯定是优先拖欠他们这些底层宗室的。亲王、郡王天酒地,宗室庶人只能忍饥挨冻。

朱中标的祖父还有一点田地,理论上只能租出去,其实是自己偷偷在种。然而家中人口太多,祖父有三个儿子活到成年,他父亲有五个儿子,种地的收入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宗室又不能经商做工,朱中标不得不改名换姓,从江西老家跑到南直隶境内来,做点针头线脑的小买卖糊口。

然而,他和一个同乡因为钱财纠纷起了争执,同乡告发了他。士农工商,商人最贱,宗室经商,大失国家体面,朱中标被判圈禁凤阳。朱中标倒有些高兴,起码有人管饭了。

凤阳被王瑾攻破过一次,剩下的罪宗原本就不多。凤阳开城投闯之后,李自成派人甄别了一下,那些判处杀人放火的重罪的,没法分辨是真是假,统统发配台湾,至于小偷小摸,甚至像朱中标这样自食其力还犯法的,直接让他们哪来的回哪去。朱中标格外冤枉,闯军便给了他两块钱路费,在闯军中任职的几个宗室看他可怜,又给他凑了五块钱,告诉他江西已经太平了,可以回老家接着当货郎。

然而,江西太平了,南直隶可没太平,出了凤阳没多远,朱中标身上的七块钱都让小偷弄走了。就这么走肯定得饿死在半路上,还不如发配台湾呢。朱中标宁肯做小贩也没做宗室流氓,可见还是有些尊严的,让他再回凤阳找那些同宗兄弟乞讨,他实在难张这个口。无奈之下,他打算试着在附近找个糊口的事做。

恰好,闯军有个好工作:去淮北明统区散布谣言。这是孙可望的主意,也没指望通过这种办法达成什么战略目的,就是有枣没枣打三杆子,所以也没派自己人去,都是招募流民乞丐来做,愿意去的给一块钱。

为了这一块钱,朱中标积极投入挖大明朝墙脚的工作当中。去你姥姥的大明吧,大明不给老子饭吃,连货郎都不让当。大明是皇上、王爷的,和我一个庶人有什么关系。

只是没想到,这工作危险性还真挺高,这不,让清军抓了壮丁。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