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笑着看了看李定国,没说什么,只点了点头:“好。”
不见面的时候时时想着,见了面倒没那么多话了。杂役倒上茶来,父子五人坐着叙话,反而私事说得很少,河南前线的事说得多。虹县战役的事,艾能奇说得够多了,王瑾已经不想听了。
中牟战役后,河南一直没有大打,这让王瑾觉得有些不安。虽说为什么不打的逻辑很清楚,明军、清军、曹军的行动都很合理,但有的时候,不合理才是合理,罗汝才也还罢了,崇祯和阿济格哪个像理性人。
这样的家庭聚会倒也罕见,翻来覆去,私事可说的不多,净是公事。要是李自成家这么聊天,那不奇怪,毕竟公事就是他家的私事,但王瑾家里这么聊天,就很奇怪了。
不过,人还是得有点私事的。
前不久,刘文秀和梅文华成婚了。出人意料的是,梅之焕并没有提出任何反对。
梅之焕老了,他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十四岁大闹武科场,三十岁考中进士,虽是文官,却总干武将的活,叱咤风云了一辈子,也终有一老。
梅之焕没能赶上朝代兴替的波澜壮阔,不过这也是一种幸运,这让他不必考虑很多根本无法得出答案的事情。
崇祯皇上还在,大明朝廷还在,甚至大明还有一支看起来十分强大的军队,但大明确确实实已经亡了。哪怕是在大明朝廷直接统治之下的开封城中,讨论到底是谁来接收这座城市也不是件稀罕事。
梅之焕本人当然没必要在风烛残年的时候再仕二主,但是他得为孩子谋出路。
梅之焕已经接受闯军必得天下这个在麻城基本成为共识的事情了,还是个朝廷,还是开科举让儒生做官,这不就得了,还要啥自行车。梅之焕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他马上就要作为明朝遗民离开,而女儿接着在新王朝过平静的生活,多好,皆大欢喜。
刘文秀对于梅之焕来说并不是很好的女婿人选,不是嫌他是反贼,而是嫌他官做得太大,不够安全。按照梅之焕的标准,那种小户人家出身,十年寒窗考上个举人,授个八品的某县礼官的,才是最理想的女婿。刘文秀年纪轻轻就身居要职,而且是王瑾的儿子,以一般的政治运行规则来看,王瑾现在还活着真是奇事一件。
刘文秀的地位太尴尬,虽然闯军中比他官大的很多,但是他们四兄弟在同龄人中过于突出。将来如果天下有变,他这样的人很可能被卷入风暴中心。
不过,梅之焕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刘文秀就刘文秀吧。生逢乱世,再安全还能安全到哪去,这本就是看运气的事。既然女儿愿意,那就赌这一把好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