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罗汝才刚刚做了一件事情:将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骗到洛阳,软禁起来,吞并其军队。
马守应、贺一龙这二位,在汝宁待着,都快被人忘记了。之前反王联军和明军发生小规模冲突,他们出兵参战了,后来罗汝才攻打河北,马贺二人也各自派出数百人支援。他们有了汝宁一府之地安身,已经很满意了,只想待在这里做听调不听宣的土皇帝,罗汝才要抗清,他们为了顾全自己的名声和江湖义气,也出些力气,如果清军打到汝宁来,他们也当然会拼命去打,但既然清军没来汝宁,他们当然便不会卖力了。
马贺二人的道德水平不高不低,就是正常军阀的正常心理,而且还挺讲义气的。但是,他们和曹营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汝宁府的文职官员都是罗汝才委派的,曹营内部也对于用汝宁府的钱粮供养回革二营也颇有微词,这件事早晚得解决。
于是,罗汝才借故将马贺二人骗到洛阳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礼数极为周到,金银财宝流水价奉上。但他们的军队被已经投靠了罗汝才的赵应元和王得仁拆散,或编入曹营,或遣散务农,回革二营正式成为历史,马守应和贺一龙从此不能离洛阳一步。
祝世昌用这件事和王瑾“逼走海外”来游说纳敏夫,表示等到清朝灭亡,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迟早得对他来这么一出。
纳敏夫倒不在乎这些,他倒觉得罗汝才太过心慈手软,有曹操的诡诈,却没有曹操的刚狠,终非做大事的人。现在大家不是当年的绿林好汉了,而是争夺天下的诸侯,谁杀谁都天经地义。另一时空的李自成能直接斩杀罗汝才和贺一龙,罗汝才对马守应和贺一龙却还要顾全义气。你都吞并人家军队了,还讲什么义气,反正已经狠狠地得罪这二人了,还不如直接得罪到底。
不过,纳敏夫也很欣赏罗汝才这种“妇人之仁”,政治斗争,还是要有规矩的,规矩是强者吃人的工具,也是弱者有秩序地而非竭泽而渔地被吃的保障。不是谁都能永远做强者,为了将来自己被吃的时候还能留条命,还是有些规矩的好。
纳敏夫说:“要想谈和,总得给我些好处才是,你就这样红口白牙地说。”祝世昌说:“议和若成,大清退为汗号,加入总可汗麾下,这剩下的所有票数,自当归于总可汗,届时选帝,岂不轻而易举。”
纳敏夫笑道:“真亏你们能打听到我们四家选帝的事情,这么扯淡的事,你们也当真?要和谈也行,为示诚意,你们把宣府割给我。”
这种条件摆明了也是扯淡,但祝世昌也不得不接着,经过了一番毫无意义的扯皮,祝世昌被送回馆驿休息。
“大元帅,我们不是和其他三营说好了,不能单独和清朝谈和吗?”王进才问道。纳敏夫说:“是不能达成和约,不是不能谈。只要我们最后什么都没答应,那就没事了。”
王进才还要再说,贺珍笑道:“王将军放心吧,大元帅心中有数。皇太极要算计我们,我们也得算计他才是,这次和谈,便是清国灭亡之始。”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