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时空杨嗣昌和卢象昇的死没什么关系,但高起潜和袁时中的过节可深得很。对于他来说,要是投奔袁时中,那还不如请皇上在此出家,他还能做个监寺。

杨嗣昌知道高起潜是什么心思,但也拿这路货色没什么办法:“那就还说说大佛流血的事吧,有人装神弄鬼,这是肯定的,他们绝不会闹这么一出就完事了,得让新卫营加岗巡逻,还得派人去周围看看。”

高起潜摇了摇头:“钱粮不够,让人去当夜不收,起码得给双饷吧。先去吕祖祠打粮,才好有下一步行动。”

杨嗣昌多少还是有些底线的,毕竟是个读书人,用政策逼死人的事干得再多,对于这种公然抢劫的事还是有些顾忌。高起潜则讥笑他是假仁假义,一个加派不知逼得多少人投河上吊,对打劫时杀的三五个人倒可怜起来了,这还真是“君子远庖厨”,只要我没看见就不算我杀的。

杨嗣昌肯定是说不过高起潜的,讲道理,十个高起潜捆在一起也不如他,可现在高起潜在新卫营中一呼百应(总共就一百多人),人家高公公能带着大家抢劫,你姓杨的说什么都没用。

最终,明军还是定下了抢劫吕祖祠的计划,大家很有默契地没有对崇祯汇报,这种小事,就不用对皇上说了,只要皇上假装相信他每天吃的东西都是天上掉下来的,新卫营就还是军纪严明的皇帝亲军。

此时在吕祖祠中,也有四个人正在议事。

这四个人中,有一僧一道,僧是天宁寺那位被皇上篡了位的住持,道是吕祖祠的观主。

另外两位一位是顺德府巨鹿县人氏,姓姚名东照,一位是真定府安平县人氏,姓康名文斗。

三年前卢象昇死后,清军退回关外,直南三府的乡勇陆续散去,姚东照也返回了家乡,后来清军大举南下,姚东照曾组织乡勇抵抗,不是敌手,队伍溃散,他跑出去躲了些日子,便遇到了康文斗。

康文斗原本是位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和姚东照一样,打不过清军,带着少数亲信逃命出来。虽然二人一个是乡绅,一个是土匪,但是靠着大清的衬托,这会儿倒是成了战友,二人商议之下,决定继续向南,来到大名府境内占山落草。

这里是直晋鲁豫四省交界之处,自打卢象昇调走,管理就比较松散,到了这里,不管是投奔开封的大名朝廷,还是投奔哪一路反王,都比在真定、顺德一带孤军奋战强多了。

在浚县,他们又和一些本地的反清乡绅及农民军合流,“找到了组织”。现在他们领着罗汝才控制的大明山西巡抚衙门的官身,而实际领导他们的是闯军的木怀玉。

他们今天的议题是:天宁寺被一伙溃兵霸占了,不抗清还祸害老百姓,咱们联合周围几家义军,一起灭了他们。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