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燃料导致的影响非常严重,曹营的衙门经常要处理盗砍别人家桑树、枣树做燃料的案件。买不起木柴又不会偷的穷人,往往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第一天吃热的,第二天吃冷的,大冬天不能生火,导致身体抵抗力极差,一场风寒就要几千人的性命。

木柴供应不上,指望“伐薪烧炭南山中”也不可能,当然,这件事也有解决办法,宋朝的时候,开封就已经烧煤了。罗汝才决定利用手中无处安置的廉价劳动力,扩大煤炭生产。

彰德府汤阴县鹤壁镇。

崇祯皇帝朱由检,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天成为一个煤炭工人。

京城也是烧煤的,宛平县的西山煤矿从辽代就开始开采了,明朝在此还设了一个煤税监。但是煤的烟太重,皇宫里的贵人取暖是不用它的,崇祯生下来就是皇子,虽然是过得最惨的皇子,但用的也是上好的红箩炭,用易州的硬木烧成,乌黑发亮,火力旺盛,燃烧持久,还没有呛人的浓烟。

京城里还有天启皇帝留下的重大科研成果——地炕。天启在位时,在懋勤殿的地下修建了蜈蚣形状的密密麻麻的烟道,由太监负责烧炭加热。除了费钱又费人之外,效果倒也和后世的地热差不多。不得不说,天启好端端的一个建筑大师,当哪门子皇帝。

乾隆皇帝还曾经站着说话不腰疼地写诗说:“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皓月悬长空,朔风飘碎霜。垂帘在氍毹,红烛明涂堂。博山炷水沉,和以梅蕊香。敲诗不觉冷,漏永夜未央。”你倒是不觉冷,烧火的太监可快冻死了。

崇祯跑到开封之后,燃料奇缺,也没那么多讲究了,周王府里也烧煤。哪怕是中牟之战的时候,曹营还通过明军中的陕西军官把宝丰县的煤炭走私到开封牟利。也就是说,崇祯平时取暖吃饭用的煤,都是罗汝才手下的矿工挖出来的,矿山第一大股东是罗汝才,第二大股东是牛金星。

可这一次,轮到崇祯自己来挖煤了。

最近曹营捉到的俘虏,全都作为鹤壁煤矿的劳动力。高起潜、方正化、王承恩、杨嗣昌四人都已经四五十岁年纪,所以没安排重活。杨嗣昌是读书人,做了个文书。三个老太监洗澡时被人发现是太监了,但曹营的派到煤矿的小官也根本不在乎他们是不是太监,皇帝跑了,逃亡的太监多得很,亳不稀奇,他们三个都没承认自己识字,于是被安排和几个老太太一起负责做饭。虽然这三位都是顶受宠的大宦官,但是能做太监的,小时候家里都不会太富裕,刚入宫那会儿也干过服侍人的活,重新捡起来并不困难。给矿工做饭也不要求什么厨艺,弄熟就行。

崇祯当初留了个心眼,这队新卫营中只有两个军官知道崇祯他们五个人的真正身份,而这两个军官都已经在吕祖祠被打死了。其他士兵只知道这是五个贵人,至于怎么个“贵”法,既然杨先生自称是王总兵的师爷,那这个祝老五多半就是王总兵的管家,在他们看来,这已经是贵不可言了。

以崇祯的年龄,本来是要下矿井的,但是他在报年龄的时候多报了十岁,说自己四十二岁。托皇太极和反贼们的福,崇祯这几年头发愁得几乎全白了,负责登记的人看他的脸像三十二岁,但看他的头发像五十二岁,也就姑且当他是四十二岁。崇祯也同样没说自己识字,报了个假名叫祝老五,于是,矿上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好工作:

操作人力鼓风机。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