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清承明制,在军队里也是一样,克扣军饷、军官向士兵放印子钱、无偿压榨士兵的劳动力、直接勒索士兵上贡、殴打虐待士兵,这些明军的绝技清军都继承了。其实闯军也同样继承了这些东西,然而闯军和另一时空的清朝一样,处在上升期,地盘在扩大,有足够的军功,军饷发得多,那么就算有这些问题,也能被掩盖。而清朝的扩张势头已经被遏制甚至反推,内部的问题就难以掩饰了。
另一时空的南明,内讧得不可开交,真的是因为南明的帝王将相的道德水平就不如清朝的帝王将相吗?清朝那边的内讧也从来没听过,只不过人家有不断的军事胜利来掩盖这些,王爷和高官们互相杀来杀去,但下面当兵的利益不受太严重(按照十七世纪的标准)的影响,就算有影响,上战场抢一波就好了。
所以进入崇德七年以来,皇太极除了放弃山西,没有办成一件事,面临的是一堆堆案子。
佐领擅改正身旗人为包衣案、余丁逃籍为民人雇工案、兵丁被捆打案、兵丁无力偿债自尽案、旗人抗拒粮食征购案、因削减甲兵名额围堵贝勒府案……
与李自成那边力求把制度定得更完善才算个问题的案子不同,大清这边的案子但是为了让国家不完蛋不得不办的。要是像福建那样,就是地主兼并土地、收租放贷那点事,对大清来说根本就不叫事,可是旗人的生计难以维持,就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了。
光是案子也就罢了,更要命的是各方力量围绕这些案子展开的争斗。
就拿正蓝旗来说,喀尔楚浑被俘,苏布图战死,正蓝旗元气大伤,喀尔楚浑所辖的佐领,被他的弟弟巴尔楚浑继承。为了减少开支,朝廷决定,不恢复正蓝旗的全部兵额,战死者的兵额只恢复一半。但是少了一个兵额,就少了一个当兵吃粮的机会,而且削减兵额先削正蓝旗的,摆明了是因为阿巴泰没有根基,岳讬又死了,正蓝旗的人好欺负。愤怒的旗人围堵巴尔楚浑的府邸,要讨个说法。巴尔楚浑才十三岁,能有什么说法,最后阿巴泰派出自己的护卫拿棍子一顿乱打,才把这些人驱散,和开枪镇压的崇祯相比,也只差一线了。
旗人抗拒粮食征购案发生在镶黑旗,分到了土地的旗人,不可能把种出来的粮食都留着,得出售一部分换取银钱。因为粮食紧张,所以现在清朝规定,旗人出售粮食必须卖给指定的皇商,以方便朝廷集中力量办大事。结果可想而知,皇商给出的价格低得令人发指。于是,自然有旗人私自将粮食卖给民人商贩,皇商反手就是一个举报,甚至规定每家必须卖多少粮食。
终于,镶黑旗下的一个老旗兵把皇商派去的人打了:“老子当年顶着明军的大炮冲锋的时候,你的主子还是刷夜壶的奴才呢,现在倒拿着鸡毛当令箭,要喝我们这些为国拼命之人的血,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镶黑旗归硕塞管辖,硕塞已经十四岁,在一些事情上能做主,他的意思是,咱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糊弄糊弄便算了,都是自己人,为了这点小事闹得急赤白脸的不值当。他的意思是,定一个“因口角斗殴”,对双方都训斥一番,敷衍过去就是了。
但是,有人并不想用这种办法来解决,要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该怎么搞事情呢?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