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豪格看起来像老了十岁一样,好像病的不是皇太极而是他。冯铨说肃王爷肯定是担心皇上病情,衣不解带,亲尝汤药,现在国家大事还要依仗王爷,请王爷一定保重贵体。大拍了一番马屁之后,豪格也没搭理他。此时能战的武将大多出征在外,豪格身边没什么得力的人,和这些文官一商量,就想出一个办法:募捐。
既然皇上不发军饷,那就只能在贵族高官之中募捐,先救济这些穷困的底层旗人,渡过眼下的难关再说。
范文程第一个响应,表示愿意捐三万两银子,范文程的俸禄,加上名下的田产店铺,每年的合法收入不到三千两,他为什么能一口气拿出三万两现银,这钱的来路是很有问题的。但现在显然不是反贪的时候。
三万两已经是范文程财力的极限了,他想得很清楚。普通的满洲士兵,会种地,会养牛马,还能当夷丁,是很有用的资源,四大反王都爱沽名钓誉,不见得会都杀了,哪怕是爱新觉罗宗室,说不定也有机会临阵倒戈,做个夷丁头目去参加四大反王的内战。但是他们这种降清的文官,对于四大反王来说没有任何价值,他们有何吾驺、钱谦益、牛金星、惠世扬,就算没有,难道天下还缺想做官的读书人吗?
若是清朝尚强,范文程弃官南逃,投奔某个反王,带路来打清朝,还能得个一官半职。如今清朝危在旦夕,范文程除了作为汉奸典型砍了祭旗,对于反王们没有任何利用价值。清朝一亡,范家必有灭门之祸,所以现在他只能倾尽全力做垂死挣扎了。
但是其他几位显然没有范文程的智力。张四知还算可以,拿出了三千两银子;冯铨说自己在涿州的田地要供应阿巴泰大军的饮食,自己在京中只能靠俸禄生活,手头很紧,只能拿出三百两银子;谢升说,他家乡德州已经被流贼占领了,家产抄没一空,很多亲戚都来京投奔,他家的生活非常拮据,家具和古玩字画尽皆变卖,已经开始靠借贷生活,实在是无钱可捐。豪格也懒得和他们计较,有多少算多少吧。
豪格和硕塞当然是有多少钱就出多少钱,皇太极是他们亲爹,国家就是他们家的,这会儿要是还心疼钱,那纯属脑袋被驴踢了。但只靠这几位出钱是肯定没用的,当下决定大家分头劝说京中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捐款。范文程提议,一定要让礼亲王和豫亲王先出钱,要是爱新觉罗家的人都不带头,谁还肯出钱?
一提这事,豪格就觉得头大,如果他要是能让这二位出钱,那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能让福王、潞王之辈出钱保卫国家呢?这不是一码事吗!当着范文程的面,他答应亲自去劝代善和多铎,但范文程一走,豪格就把这个任务推给了硕塞,理由是弟弟比自己读书多,更能说会道。
结果可想而知,如果能说会道就能劝人倾家荡产保卫国家,明朝的科举选拔出来的那些人里难道缺少口若悬河之辈吗,为什么没有人说服嘉定伯、武清侯这些勋戚毁家纾难?多铎直截了当地表示,我有钱,但我的钱只能用来救济我们两白旗的人;代善则压根不见硕塞,在家装病,连正红旗下的人他都不管。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