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完本感言
(新书《浦江东》上架,欢迎围观。)
小说终于完本。百感交集,突然间想说几句心理话。
从2018年6月19号深夜在“起点”注册并上传第一章稿件,至今刚好将近一年。
创作本书主要是基于三个因素,一是我本身工作和生活在上海,所见所闻所感,对上海的情况比较熟悉。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从自己和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写,言之有物,比较顺手。
二是从2005至2015年,上海的这十年,和中国其他很多的地方一样,上海的巨大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甚至还要更宽广一些。管中窥豹,可以从这部小说里试图去反映这种世事的沧桑变化和时代的巨大变革。
最后一点,现在上海的外地人,“沪漂”很多,我觉得写上海的外地人,或者是新上海人的工作、生活的作品目前还不是很多,愿意去做这样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所以小说里的人物、故事情节,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也希望在这本书里,能看见自己,也能看见更多的你,还有他。
小人物,大时代。本书主要展现的就是小人物在上海的奋斗历程。
小说通过在上海和改革开放大时代这两个特定的背景下,一个外地农家子弟10年奋斗打拼,不断蜕变成长的励志故事,对2005年至2015年上海某一些领域的经济和社会影像。全方位展示极富上海地方特色的生活画面,对新上海人或者说是在上海的外地人的工作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描摹刻画,描写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变化发展,反映海纳百川的上海精神,讲述个人与时代休戚与共的故事。
小说原型来源于生活,又尽量还原于生活。故事主角的名字叫王一元,是因为我自己在上海最困难的时候,身上真就只有一块钱。我希望这些经历对读者能有所启发,可以借助文学这面镜子,看到、认识和理解现实,从而回应对现实的关切,来发现现实的问题。
幸运的是,读者的反馈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有在上海工作和生活过的人来说,可能感受和印象更深刻一些。经常有陌生和熟悉的读者对号入座,在后台或者是在书评区和自己联系。
回顾自己的写作之路,因为不是全职,基本上都是利用的业余边角料、晚上和凌晨的碎片化时间写作。最大的动力还是来自于读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