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第168章 不负江山,不负君
与萧何同辈的老臣们也无一人替他说话,他们都已经明晰,刘邦对萧何动了杀心!】【萧何最终得以大难不死,靠的还是一个姓王的卫尉。
卫尉乃九卿之一,统领卫士,把守宫门。这位王卫尉名字叫什么,文献失载。从这一点来看,他应该不是什么战功显赫的开国元勋。】
【那天,他在殿中执勤,刘邦找他说话,他便小心地问道:“相国犯了什么罪,陛下您竟然把他投进了大狱?”
刘邦说,“相国拿了商人的金子,来要我的园,献媚百姓,所以把他抓了起来。”
这话多少透露了刘邦逮捕萧何的原因:萧何献媚百姓,与他争民心。
说穿了,刘邦就是担心萧何的威望太高,危及刘氏江山。
他时时处处提防的,就是这一点,而且越到晚年,他对萧何的猜忌就越深。
王卫尉显然不是那种落井下石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明辨是非的人。
尽管他人微言轻,但还是替萧何分辨了几句:“有便民之事而奏请皇上,那是宰相职权内的事,陛下怎能怀疑相国收受了商人的金子!”
这话其实戳到了刘邦的痛处。
刘邦说萧何受贿,那纯是“莫须有”的罪名。但要是没个罪名,他又怎能把一个当朝宰相投进大狱?
王卫尉揭开了刘邦的伤疤,刘邦顿时便拉下了脸。
然而,王卫尉全然不顾刘邦的心情,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往下说道:“当年,陛下与项羽逐鹿中原,萧何留守关中,他若有个三心二意,关中就不是陛下的了。
陈稀、英布反叛,陛下御驾亲征,也是萧何留守,他若有贰心,那也是大好时机。
萧丞相对陛下一直忠心耿耿,不谋私利,现在又怎会看上商人的一点金子?
秦始皇就是因为没有听到他的过失,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那李斯替皇上分过之事,又有什么可称道的?!”
听到王卫尉的话后,刘邦终于陷入了沉思。
思考良久之后,他终于还是下令释放了萧何。
这固然是刘邦“良心”发现了,另一方面,他恐怕也是顾及此事给公卿大臣带来的影响。
王卫尉对此事尚且如此考虑,那些与萧何一同出生人死的人恐怕不仅也会有同样的想法,而且还会担心步萧何后尘,干出什么大事来。
他们的沉默只是表面现象,心中郁积的是怨恨、恐惧,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萧何获释,他的心情极为复杂。
他赤着脚,一副罪犯的打扮,入宫拜谢刘邦的不杀之恩。
望着满头白发的老相国诚惶诚恐地跪在脚下,刘邦心中既有悔意更是心痛。
最终,直到刘邦逝世,他也再没有为难过萧何。】
【刘邦去世后,皇太子刘盈承嗣大位,是为惠帝。
萧何恢复了相国的地位,继续辅佐着大汉的皇帝。可惜,萧何那时已经重病缠身,他在刘邦死后的第三年,也寿终正寝。】
【萧何初乃秦末一刀笔小吏,却能乘势而起,拥立沛公。入关中,他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屈尊汉中王,徐图天下。
他慧眼独具,月下追韩信,使“汉兴三杰”到了刘邦一人手下。
楚汉相争,他留守后方,为刘邦提供充足支援;汉朝初定,治国安邦,颁法立规!
萧何虽然是汉初三杰里最不知名的那一位,但却是汉朝建立最不可或缺的基石,排名历史十大名相第二,实至名归!】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