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晚上的时候,也就只有那么两三个地方仍旧有非常多的人。
其实张伟现在也没有什么太好的选择,只能去那里逛逛了。
纽约有很多公共设施都很老旧,而且还没有任何准备修缮的迹象。
比如地铁,和国内来比可以说是脏乱差,电线裸露,室内软装几乎没有(除了像华尔街站这样个别的旗舰车站),而且由于纽约地铁是24小时运营的。
所以每天早上你都会看到好多个homeless聚集在半个车厢睡觉,空气混浊刺鼻。
在一个发达国家的核心城市里,这样的坏境让人很难以理解。
可是由于初来乍到的,这儿也没有什么专车滴滴,大晚上的还在跑。
要是白天的话,可能还会有一些专车,于是张伟也是久违的与民同乐,选择了去做地铁。
这里的地铁路线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起码哪儿都可以去。
只是,这里的地铁,实在是有些太烂了。
首先,地铁修缮的问题与这个国家的体制有关。
代议制使得政府的政策行动都要等到投票通过,预算批复后才可以执行,纳税人这个词在米国的分量很重。
并且乘坐地铁的人基本上是外国人和穷苦人民居多,所以大部分的人觉得这个东西能用就行,没有必要巨资修缮或重造。
民主是个好东西,但其弱点是内耗资源。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自己在坐地铁的时候,感觉这个地方的基建是真的很差,和华夏国国内真的是没有办法比。
柏拉图认为实现最普遍民主的先决条件是人人成为哲学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可能的是只有无限接近。
其实说白了并不是什么哲学家。
这里所指的,就是那种无欲无求的人穷,说白了也是懂事儿不会闹腾的。
也从中可见其实这里并不是有多的好,但是不可否认的事情就是,这个地方确实是遍地黄金。
因为自己在这里看到的那些小摊,按理来说就像是国内的那种小摊对标。
但是这里的一个卷饼,都要将近100块钱人民币了。
张伟感觉要是在这个地方卖煎饼果子手抓饼,那几乎是分分钟就可以成为小富豪,难怪会有那么多的人想来这里做生意。
当然,也因为这个地方是有包容性的。
其包容的限度,同时也可以解释纽约为什么那么多流浪者。
欧洲高福利的政策会让社会丧失活力,而米国并不是一个高福利地方,所以能一直保持竞争力。
新加坡成为发达国家后一直警惕的就是防止成为像欧洲一样的高福利地方。
事实上在米国,流浪汉只要愿意获得救助,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拿救助拿房子,有病治病,想工作有免费培训,过上稳定的生活。
但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原因,比如就是不想工作,享受好吃懒做,或者吸毒等因素,这种理想化的社会救助也无法拯救他们。
但是即使这样,这个社会也还是会包容他们的,起码不会被驱赶,知乎里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很有意思。
可以说是各取所需,整体来看大家都比较满意。
所以在街头上见到什么样的人都不必太过惊讶,不像在国内街头,边走路边唱歌都会被瞥一眼。
在米国,如果按照自己国家市场的逻辑,你会发现很多蓝海,但事实并非如此。
比如其实绝大多数的米国人很少在家里洗衣服,一般都会把衣服送去洗衣房。
这如果是在国内的话,不在家里洗衣服是多好的用户习惯,
可以直接省去教育市场的环节,在洗衣o2o市场里尽情厮杀。
再比如生鲜超市如今在华夏国是零售巨头线下必争的一块热土,但在米国却不是如此。
一般来说米国人开的商店餐厅(注意还有很多是华人开的)周日一般不开门,或者关的很早。
不仅如此,甚至米国人在周日都不做饭,虽然现在年轻的人一般都比较喜欢点外卖之类的。
但是在米国,这确实是所有人都是在这么做的。
不像是国内那样,一般来说都是在家里面吃。
事实证明,国内外的年轻人都是一样的,不太在意自己做饭这些。
但至少这个习惯,国外那是一直在传承,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米国人更加偏好罐头食品,罐头相比新鲜蔬菜,既营养还好保存。
只是这些事情其实现在都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事情了,张伟感觉自己也是不怎么想自己做饭吃的。
其实这件事情张伟感觉还和自己的神之舌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现在的自己嘴可以说是真的被养刁了。
因为这么长的时间,自己一直以来吃的那些东西,都已经不是普通的食物了。
由俭入奢易,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自己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再吃那些特别普通的食物了。
就像是自己做出来的那种,现在的自己那可是完全吃不下去的了。
不过更加让自己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神之舌虽然是非常的挑挑拣拣,但是对于大口吃肉还是没有什么办法拒绝的。
大口吃肉的感觉可能是由于太爽了。
米国这个路边摊给自己的第一感觉,那就是大口吃肉的那种极度豪爽的感觉。
这里的量真的是非常的大,张伟刚刚出来,就看见了非常多的小摊,是一个在中巴车里面的。
但是外面就摆着那些非常厚实的肉饼,看上去就十分的满足。
而且那些鸡柳,看上去就非常的香。
下了地铁,几乎是没有任何的由于,看到了这个东西之后,张伟直接就让司机买了两个肉卷。
两人才往时代广场里走去。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