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该有的管束还是要有的,至少要将舆论进行一定的引导。”

萧绰道:“但这真的是我大宋的弱点,我也知道,自打大宋开国之后,国力一直都在蒸蒸日上,百姓过得富足,科技变化也是日新月异,然而正因如此,让我大宋百姓有了一种近乎极致傲慢。”

“就以这次的事情来说吧,辽国再怎么说也是个控弦百万的大国,如今能够和平归附,都是你的运筹帷幄之功,连我也看得出来,你为了这一天给我们挖坑都挖了十几年了,可是百姓呢?百姓根本就不了解你的苦衷,他们真是在对付薛居正么?他们分明是对你有所不满啊。”

“古往今来,治国治民,仁德至你者,都不能说是凤毛麟角,根本就是完全没有,如此声威,同样也应该是自古以来前所未有才是,他们明明什么都不懂,却没看到你这十几年来的辛苦布局,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一样。”

“辽国乃是大国,两国合并本就是难免会有抵抗,也不可能没有抵抗,这些个百姓,是不是将国事都想得太容易了?这一代的百姓,都还是吃过苦的,等到下一代,没吃过苦,不知道宋朝以前是什么日子的百姓成长起来,说不定就要将这一切当做理所当然了,恐怕到时候,就不止是傲慢,而是矫情了。”

赵光美却是搂着她笑呵呵地道:“矫情么?其实也挺好,我都想过了,这人啊,本来就是生活过得越好,就越是矫情,百姓的生活越是富足,说不定反而骂朝廷的人就越多,这其实未必是一件坏事,我和大哥这一代,不管干了什么,百姓们必然也都能理解,都能原谅,因为我们都还是集权者,百姓看集权者的时候,好歹还会盯着我们干得好的地方看,但其实我造的孽也并不在少数,比如放水太过,导致的贫富差距过大,再比如不知不觉间将大宋带入了大城市政治的模式,下面的小城市和乡村居住的更多的老百姓都没人去管了。”

“但等我和大哥死了之后,其他的皇帝也好,首相也罢,都不是集权者了,自然这标准和要求也会相应拔高,新一代生于宋长于宋的百姓不知道过去的苦,说不定就要天天骂朝廷的统治者无能了,像你所说的,我大宋的朝政,受民间舆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这些舆论自下而上必然会传导到商行,所以这民众矫情啊,对朝廷的要求是很高的,朝廷的执政之人,也只会越来越难做。”

萧绰笑道:“果然,我能看出来的事你看得只会比我更通透,你都不为此而担心么?说不定啊,将来这些民众还会骂你呢。”

赵光美哈哈大笑:“担心?为什么要担心?你觉得,评价一个朝廷是好是坏,最大的标准是什么?是让老百姓吃饱穿暖,不受外敌侵扰么?那是最基本的,这一步我早就做完了,是让老百姓过得富足?可谁来评判富足,钱这东西赚多少才是多,哪会有个头呢?还是说青史留名?可是青史本身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之所以人们很难从历史中学习经验教训,就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都是被打扮过的历史。”

萧绰闻言也来了兴趣:“那你说,评价朝廷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一个朝廷最大的骄傲,就是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矫情的人啊,只有对朝廷高度信任的民众,才会真的向朝廷提出矫情的问题,才会因一点小事就对朝廷愤怒,因为他们会相信,他们的诉求上面的人听得到,甚至听到了了之后能改正。”

“生活过得好的人才有资格矫情,我娘说他年轻时每天想的都是全家如何顿顿都能吃饱饭,别的东西根本没心思去想,要知道,我爹,在生我之前可就已经是控鹤军指挥使了啊。”

“如今的大宋百姓又在想什么呢?呵呵,开封城的普通一家庭妇女,想的恐怕也比我娘当年想得更多。”

“说白了这次的事儿不就是契丹人进入宋境,杀了一些边民么,这种事我大宋开国以前边境上哪年没有?不就是我二哥在草原上打了一场败仗吗,损失的根本都不是我大宋主力,比之前朝如何?柴荣时军队被契丹围剿,连史彦超都被阵斩了,不也不耽误他的明君名声么?他这个明君,比我和大哥如何?”

“只有矫情的人,才会为远方一点点的失败而捶胸顿足,只有矫情的人,才会为边境不相干的几条人命而怒发冲冠,只有矫情的人,才会给朝廷提出这么高的要求,但是,古往今来,也只有我大宋朝廷,才能养出这么矫情的子民。”

“也许有一天,老百姓会矫情得非常过分,甚至会去关心空气质量,去关心水的质量,甚至去关心野生动物,等等吃饱了撑的的特别无聊的事情,会让我大宋的后继者很难受,可是那又如何?如此矫情的百姓,岂不正是我大宋朝廷,最大的骄傲?”

萧绰闻言,若有所思。

自家的这个男人,想问题从来都和旁人不在同一条频道上,动辄都是以百年为时间尺度的,或许,这就叫明见万里?

“有你,也是我的骄傲。”

………………

三四日之后,赵光义终于从前线狼狈逃回。

拉怂着脑袋,跟被人抢了似的。

赵匡胤连忙将人前前后后仔仔细细地看了一圈,当确定他确实是没啥大事儿,只有屁股上挨了一箭受了一点轻伤之后,这才勃然大怒,给这亲弟弟好一顿踢。

还好的是前线并没有因此败而糜烂,辽国那头各大实权派现在肯定是有小心思了,耶律贤也不急着走了,而是到处召集兵马甚至还尝试着攻打了蓟州府,最后,则是干脆攻打了述律部的根基之地辽阳府,还给打下来了。

但好在耶律休哥并没有昏头,打完这一仗之后人家就回大同府去了,据说现在郭进都已经带兵进驻大同府了,人家降宋的这个心思非常的坚定,只是没这个名分而已。

至于说为啥他降宋还要干赵光义,那就都是误会呗。再说人家干之前不想投降,干之后想投降了,难道不行?

既然耶律休哥这头稳住了,燕云十六州自然就不可能出什么变故,韩德让依然是坐镇幽州,任职幽州留守。

好像除了赵光义自己折腾了一大圈显了个大眼之外,就只有女真人这次倒了血霉。

当然,耶律贤的兵马也因此而膨胀,这一败,让辽国境内的许多墙头草都变得重新大幅度的摇摆了起来。

而这半个多月的时间,禁军也终于准备的差不多了。

“三弟,辽国内部毕竟是部族林立,相对比较复杂,这一战,还是要打一下,才能震慑霄小。此战,最合适还是你去,你领着你那岳父一块去。”

“你不去?收复燕云一统华夏,可是你的毕生追求。”

“呵呵,你和我谁去还不都是一样,你去,比我合适,再说,我现在早就换追求了,大辽算什么,老子要给后世子孙,打下一个,大得连太阳都落不下的疆土。”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