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信给子瞻先生,问了两个人,一个是这个司马梦求,一个是蔡卞,子瞻先生也认识此人,他和灵隐寺一个和尚很熟。后日再看看他的干材器量,就知端详。贡生名单里没有他的名字,当是无意科举。”石越轻轻拨开小路边上的柳枝,此时离开体育馆已很远,白水潭学院里显得很安静。潘照临沉思了一会,方说道:“要慎重,如果不是其人,不要轻易招揽。”

石越不置可否,他知道潘照临是怕御史说闲话。不过他自小就听闻曾国藩幕府人才的事情,难道曾国藩幕府中的人,就全能一一交心?为政之道,有阴谋,有阳谋,关键是要有能力,如果自己明知是人才而不敢用,又能成什么大事?口里说道:“我见司马梦求一不求科举出身,二没有结交权门,仅这两点,就显见其志向器量。”

潘照临知道石越主意已定,便不再多说,笑道:“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司马梦求的朋友,应当也不是凡品。”

“但愿如此,不过吴从龙与范翔目光热切,他日的助力,亦在朝堂之上,而不在我幕府之中。”石越笑了笑,那种眼光,他看得实在是太多了。

潘照临不以为然的撇撇嘴,“一个八品进士,搞不好还是个九品,如果不是进士及第的话,到外县从主薄、县尉做起,按部升迁,何年何月才能有机会进入朝廷?新法招致不满的一个原因,就是王安石只要人家说新法好,就加重用,简拨了太多的投机侥幸之人。这两人要想有机会进入朝堂,还早得很。”

其实当时朝廷重臣推荐一两个人,根本就是平常风气。王安石以外,冯京、文彦博、吕惠卿、曾布,甚至石越,谁没有做过?吕惠卿两兄弟布列朝廷,又将陈元凤带到兵器研究院;石越也提拔了一个唐棣。而且说起来,进身最快的,当数石越,三年时间,就是五品,历史上不能说没有——宋代还有三日三迁的——但是终究是很罕见的了。

石越微微笑道:“你说得虽然有理,但是多一些人才,于国家还是有利的。何况如果他们真的有才华的话,未必就一定要放外任,到太常寺做个奉礼郎以下的官,我就办不到吗?”

7

白水潭学院的第一届技艺大赛,在第一天结束之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肯定是一次成功的活动。

当时汴京的居民们,文艺生活虽然不能和后世相比,但也不能说不丰富,相国寺的“万姓大会”就是经常有的,但是竞技体育那独特的魅力,和“万姓大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当着数以千计、万计的人击败对手,那种成就感让年轻人们感受到不逊于黄金榜上题名的快意。

无论是从马术比赛中从马背上摔下来,还是射箭比赛中弓被拉崩,亦或是二十五里(不足一万米)长跑中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选手没能坚持下来,都成了汴京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最让桑充国意想不到的是,当天下午有许多赴京考试的士子请求参赛,和白水潭的学生一决高下。无论在哪个场合,能够击败名动天下的白水潭学院的话,对于这些年轻的士子们来说,都不失为一种乐趣。

桑充国对于这个实际上“白水潭校运会”摇身一变,转变成“大学生运动会”,并没有特别的奇怪,当时石越提出的宗旨,就是希望借此吸引更多人的注意,让读书人在读书之余,不忘强身健体——不过这个主张自始至终没有说服程颐,伊川先生认为养生之道在于打坐,这个观点也不能说错误,不过按石越的说法,则是两个正确的观点同时存在是可能的。伊川先生当然可以继续打坐,不过让白水潭不愿意打坐的学生练练剑术、跑跑步,也没什么不好。

第一届技艺大会正好赶上省试之前,桑充国并没有刻意如此安排,但石越有没有想过这一点,别人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能提高白水潭学院的声誉,总是不错的,这一点桑充国也好,程颢也好,程颐也好,邵雍、孙觉也好,大家观点一致。前阵子“四大学院白水潭讲演”被誉为大宋开国以来第一盛事,所以对于和别的学院进行交流,白水潭学院的领导者们都是很开明的。桑充国当天召开的教授联席会议很容易的通过了决议,在接下来三天内,允许白水潭以外的士子组队或者单独报名参加比赛。这个决议只是苦了那些负责组织这次比赛的学生们,如果不把赛程变得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根本不可能适应这份新的决议。

于是比赛从第二天起,也因此变得更有对抗性,更加精彩。连汴京的市民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本土本乡的白水潭学院,一派支持外来的士子,有两家酒楼公开博彩,赌三十六项的冠军人选,差点被开封府给查封了。

最让石越哭笑不得的是,有个御史居然因此弹劾石越,说他纵容指使白水潭学院办技艺大赛,让天下士子不安心读书备考,玩物丧志,是破坏国家抡才大典的行为云云,此事后来成为熙宁五年第一笑谈,忍俊不住的皇帝赵顼在弹章上御笔钦批:“吹皱一池春水,干石越何事?”

8

但是,在熙宁五年九月中旬,最值得注意的事情,也许是九月十二日司马梦求等人如约拜访石越。

接到司马梦求等人名帖的石越亲自迎到大门外,把四人直接引到园设宴接待,这让吴从龙和范翔受宠若惊,连陈良都为之动容。毕竟如今石越的名声,如日中天,完全可以和王安石、苏轼相提并论,地位也已算是尊贵,寻常士人上府求见,已经未必能见到一面了。所以,如此礼贤下士,实属异数。

石越赐邸的园,此时和之前又有不同,因为石安夫妇忙不过来,他又请了几个家丁和仆帮忙——家丁是唐甘南亲自帮他选的,仆却是冯京推荐的,有足够的人手与专业人士打理,石府也渐渐有了些豪门大户的气象。园虽然不大,却也是静中有韵,一股引来的活水,从石眼中涓涓冒出,兼之绿草茸茸,石苔斑斑,竟是颇有山野之妙。横塘曲桥之畔,一座翠亭,亭中自有桌椅酒菜,石越请众人坐了,自己这才坐了主位,潘照临则坐在他的旁边相陪。

石越端起酒来,笑道:“越闻司马公子之名久矣,久欲请教,今日终于得偿所愿,吴公子、范公子、陈公子亦皆是大宋英杰之士,今日有幸识荆,真快事也,石某不才,在此先敬诸君一杯。”

众人连称不敢,举杯回敬。

待一杯酒尽,司马梦求方问道:“学生一向默默无名,但方才石秘阁所言,却是早已知道学生一般,这中间缘故,学生愚昧,还请石秘阁解此迷津。”

石越笑道:“良材美质,断难自弃。君在两淮江浙往来一年,不知道有多少人称赞公子呢。”他故意点到为止,却并不说明。又笑道:“以司马公子之能,必能有所教我,还盼不吝赐教。”

司马梦求不想石越如此开门见山,谦道:“学生见识愚钝,只怕让秘阁失望。”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