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天下才俊(5)
“那么……纯父可有何良策,存其利,除其弊?”石越虽然觉得资本追求最大利润根本是正常现象,但是他也觉得青苗法积极的一面如果断送,也未必是什么好事。让太多农民破产,而社会工业化程度又无法容耐这么多劳动力,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引发社会的动乱,从这个意义上讲,石越还是希望青苗法能够切切实实解决农民的一些问题。但是让民间资本有效的流入农业生产当中,这个难题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司马梦求摇了摇头,苦笑道:“学生不过是眼高手低,又能有何良策可言?越是穷县越是需要青苗钱,结果却是越是穷县钱庄越是不愿意借出青苗钱。人情如此,如之奈何?虽说也不是不能解决,但却要靠地方官吏的良心与能力。或者,可在钱庄法增加一条,农民满足贷款条件而钱庄不放贷者,可以向官府申诉求助?……不过依学生来看,这些都是小节,实则王相公变法的路子,整个就走错了,这完全是一个死连环。王相公变法便真能成功,财政岁入真能大增,亦不足以解决大宋的问题。”
他这话实在是惊世骇俗之论。就算是石越,也不曾对王安石变法全盘否定。
石越忍不住问道:“纯父何出此言,介甫之新法有不合人情而难以成功处不假,但若是能够成功的话,岂得谓无益?”
司马梦求却是不以为然,慨然道:“大宋之弊,在于冗官冗兵。要解决二者,首先就要澄清吏治,不澄清吏治,消除冗官,就不足以宽养民力,不能宽养民力,就不能厚培国本,不能厚培国本,就不足以显耀武功。王相公变法,背道而弛,焉能成功?”
这个道理,石越和潘照临,甚至苏轼、范纯仁都曾看到,也不算稀奇。但石越却是不置可否,说道:“若说冗官冗兵,王相公亦非不曾着意,似不能谓其见不及此,更不足以言背道而弛。”
“王相公的确也在裁撤禁军,然而西北军费所需,数以亿万计,此处裁撤省得一二,彼处所增军费却十倍不止,又有何用?而冗官之多,四年以来,更是愈演愈烈。如嘉佑年间,推恩者不过数十人,治平间增至三百人,而如今则更增至四、五百人矣。官员们一个个求田问舍,为子孙谋,谁来谋国?又如王相公立置将法,每将下面各有部队将、训练官一、二十人,诸州又自有总管、钤辖、都监、监押,设官重复,平增冗官又是数以百计;为推行新法,诸路增置提举官凡四十余人,各自开府设衙,费用又增。又,国初供奉三班不过三百人,天禧间也不过四千二百多,现在则有一万一千多。景德年间大夫之官不过三十九人,如今达二百三十,增加七倍。朝奉郎以上景德年间不过一百六十五人,现在是六百九十五,五倍于彼时。承议郎一百二十七人增至三百六十九人,奉议郎一百四十八人增至四百三十一人,冗官之势,有增无减。而朝廷厚待士大夫,各项赏赐,曾无止尽。王相公只管理财,想方设法替朝廷开利源,但冗官越来越多,便是王相公再能理财,所得亦不足以偿所出,终不过是白辛苦一场……”
司马梦求把这些数字一一说来,如数家珍,显是平时非常留心。吴从龙等人不知道端详,倒也罢了,石越和潘照临却听来惊心。宋代一个官员能享受什么样的待遇,石越是亲身体会的。俸银之外,还有春衣、绫、绵、冬绢,还有粟,还有随身仆人的衣粮,还有薪、炭、盐、纸,还有所谓的“增给”、“赡家钱”、“马钱”、“茶酒厨料”……名目繁多,连石越自己都记不过来。每逢郊天、皇帝生日、太皇太后、太后、皇后生日,更是各有恩赐。国家从百姓那里聚敛来的钱财,就这么被所谓的“百官”们分走了很大一部分。当然不能说这些冗官是王安石的过错,但是王安石变法完全没有抑制冗官的增长,却也是事实。
司马梦求又说道:“本朝苛税,七倍于唐,百姓之苦,谁人知之?天下之财输于京师,而地方不能自留钱财用于建设。朝廷养兵养官之费,占岁入十分之九。不除冗官冗兵,又谈什么宽养民力,谈什么厚培国本?如今国家之事,乱无头绪,便即仓促用兵,更是急功近利之极。”
听到这里,石越算是明白了司马梦求的大概思路,此人虽然算是才华出众,对国事有着深刻的见解,但同样是那个时代的人物,他的见识,依然是以范仲淹的见解为基础的。
石越和潘照临对望一眼,从对方的眼神中,知道对方和自己想的一样。有些事情,不是司马梦求想的那么简单的。除冗官,冗官是那么好除的吗?王安石未必是见不及此,反倒很可能是范仲淹的失败给了他深刻的教训,他不愿意一个人挑战整个官僚阶层罢了。冗官也好,冗兵也好,归根到底,核心问题是冗费。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王安石选择的解决思路是增加收入,只要国库的钱足够多,那么开支再多也不是问题。而司马梦求则认为,不解决开支的问题,再怎么样增加收入,也赶不上开支的增加……石越不认为王安石的策略能够成功,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过一次了,但是,他却也承认,王安石的策略,的确能够避开许多的阻力。只是,话又说回来,真是想要解决宋朝的问题,三冗的顽疾,迟早都得面对!
只不过,王安石甚至还没能走到真正正面面对这个顽疾的那一步,便已经折戟。所以,虽然石越迟早也避不开这个问题,但他现在还不用太着急。
他笑着结束了这个话题,委婉的说道:“纯父所言,的确一针见血。不过,事有轻、重、缓、急,很多事情,虽然按理要那么做,可是真正实行起来,很多时候,却需要多走一点弯路才能达到最后的目的。”
司马梦求本来还有不少的话想说,石越的话却让他怔了一下。他细细的咀嚼着这句话,不由觉得石越的话意味深长。
一旁的范翔突然插道:“秘阁的意思,学生大概明白了。”
石越笑着看了他一眼。
“我们要去一个地方,面前有巨石挡道,仓促间不能踢开。这时候点时间去准备工具,召集人手,一起来搬开巨石,比起用莽夫之勇,一味蛮干,要有用得多。”范翔打了一个比喻。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