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平昔壮心今在否(9)
能接近石越的人,都不难感觉到石越无意北伐,但章惇更有一种强烈的预感——石越的归期近了!其实早在安平劳军事件之后,章惇便已经有了这样的期待。他也做好了准备,他是接替石越的不二之选!蔡京的主动投靠,更让他坚信这一点。因此,对于和诜等人,章惇打心底里是以部属视之的。章惇暂时的确需要他们,但他们也别无选择。现在更多的是章惇在给他们机会!
他厉声打断众人的讨论,“诸公!石相究竟是为何反对北伐,诸公既非石相肚中蛔虫,在此百般揣测,也只能是不得要领。我等只需要知道一件事,倘若石相坚决反对,那不论我们如何努力,北伐终究亦只是镜水月一场!”
“故此,我等要做的,是要使石相即使不支持北伐,至少也要让他不反对北伐!蔡帅方才的安排,并不只是为了坚皇上、朝廷之志,更是为了动石相之心!”
“此外,诸公——”章惇沉稳的声音中,不知不觉的掺杂了一丝狂热,“吾辈既然力主北伐,承先帝之遗志,收复山前山后十六州土地,亦当做好石相回京的准备……”
“石相回京?!”
“这并非没有可能。但诸位将军亦不必惊慌,若石相能继续出任大帅,自是我等求之不得之事,但如若朝廷召石相回京主持大局,那北伐之主帅,十有八九,也多半会是子厚参政。”蔡京望着眼中满是震惊之色的众人,微微笑道:“到时候,诸位将军亦不愁无用武之地,有的是机会大展拳脚!”
4
众人计议已定,和诜、李浩等人皆起身告辞,自去按计行事。只有姚古留了下来,他这次北来的差遣便是在章惇的宣副司任参赞军事。
蔡京亲自将六人送到门口,回到屋中,见章惇已经站到了沙盘之前凝视沙盘。他身边除姚古之外,又多出了一个身着裘衣的白面青年。蔡京进屋笑道:“大参以为如何?”
章惇却不回答,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青年,问道:“亢宗以为呢?”
那青年微微欠身,不卑不亢的回道:“下官以为,和、王二人,当会依计行事,张叔夜亦会效死力,柴雄州与李老将军多半什么都不会做,至于种师中——半个时辰之后,他多半已与唐康时在一起。”
章惇微微点头,蔡京却是笑道:“薛公有个好儿子,令人羡煞!薛公在天有灵,亦当欣慰。”——这个出现在章惇行辕的青年,正是已故太府寺卿、新党干将薛向的中子,叫作薛嗣昌。
“蔡帅谬赞了。”薛嗣昌欠身谦道,眉毛微扬。
这自是瞒不过蔡京的眼睛,笑问道:“亢宗似是有些意外?”
薛嗣昌老实的点了点头,“下官确是略觉惊讶。”
“这却是为何?”蔡京仿佛是对这个青年来了兴趣。
二人地位悬殊,又几乎是素未平生,但面对蔡京有些过于热情的关注,薛嗣昌却没有任何的局促与不安,只是坦然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下官原本以为,似蔡帅这等风流俊雅之士,应当会更欣赏家兄,而不是下官这种人。”薛嗣昌之兄薛绍彭乃是当世著名的书法家,与米芾齐名,时人合称其为“米薛”,蔡京也是有名的书法家,于情于理,他的确是应该更喜欢薛绍彭的。而薛嗣昌,如今稍稍受到赞誉的,不过是他的“吏材”而已。
“令兄?哦——薛道祖,人称为‘米薛’的那位?”蔡京笑了笑,似有些自嘲,他走到沙盘边上,笑道:“若是文友雅集,本帅自是更愿意来的人是令兄,不过,这军国之事,本帅却还是更喜欢亢宗些!”
与蔡京说话,无疑是能令人心情愉悦的。薛嗣昌不过是个从八品的微末小官,虽然担任的是都进奏院监院这样的要害职位,然与蔡京相比,二人的地位实有天壤之别。但蔡京却让他感觉象是个和蔼可亲的长辈一般。
比起他的态度,蔡京的话更加入耳。虽然少有人知,但薛嗣昌其实书法也颇佳,只不过他不愿意如他哥哥一样,将精力浪费在这上面。薛嗣昌一直以他父亲薛向为荣,他想做的是他父亲那样的人。门下后省下属的都进奏院,总领天下邮递之事,中央与地方的绝大部分公文往来,都要经由此处,可如此重要的部门,却很少有官员愿意出任此职,因为这个职位事务繁重、琐碎而枯燥。但薛嗣昌却不如此想,在进奏院,他如鱼得水,不仅得以最直观的了解了这个庞大国家究竟是如何运转的,而且还可以了解各地之情弊,甚至地方官吏之性格。大宋朝无数的官员,他虽然从未谋面,但在他的心里,却都有了一张画像,所以,他才能如此的了解和诜等人。
蔡京半开玩笑的话,让薛嗣昌顿时平生知己之感。
但章惇的心思却全不在此,蔡京与薛嗣昌说话的时候,他的目光几乎没有离开过那个沙盘。
“元长,你说折克行究竟……”章惇双眉紧锁,语气有些阴沉的问道。
屋中的气氛立时变得严肃起来。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