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死生共抵两家事(7)
但是章惇却认为行百里者半九十,此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宋军固然陷入困境,但守城的辽军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正是比拼意志的时候,只要再坚持一阵,就可以攻克幽州城,让辽军偷鸡不成蚀把米。张叔夜和刘近等参军也认为耶律冲哥善于用兵,此时多半已在蔚州部署重兵,即使没有,得知宋军动向,也会迅速增兵,宋军现在再攻蔚州,想要切断山前和山后的联系,几乎不可能实现,还不如齐心协力,争取先攻克幽州。只要攻下幽州,一切困境,都迎刃而解。双方各执己见,但这一次,陈元凤转变了态度,没有支持章惇,而是采取了中立观望的姿态,田烈武心中也倾向于支持唐康与慕容谦,但他不愿公开与章惇对立,只能私下劝说章惇。
然而章惇已根本听不进任何的谏言。
尽管章惇自己事前也做了很多的预案,但他就象是一个赌徒,在攻取幽州这张赌桌上,已经投入了太多的筹码,虽然形势不妙,但结果并未真正分晓,他怎么可能在揭盅之前,就离开赌桌?
如果在攻打幽州之前,没有这么多的争议,没有这么多的斗争,那章惇现在还有放弃的可能,但现实却是,如果他放弃攻打幽州,就是向所有人证明唐康和慕容谦才是正确的,他此前所做的决策全是错的……他在北伐军中的威信,在朝中的威信,在皇帝心目中的信任,全部会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他所有的野心,所有的抱负,也将到此为止。
章惇并没有觉得他是在拿北伐的命运、宋军的命运来维护个人的荣辱,搏取个人的前程。只是在此刻,他的确已经听不进任何反对的意见,原本就很自负的章惇,此刻更是坚定的相信,他的判断才是正确的。
现在就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是所有成大事者,都需要战胜的那个最艰难的考验,只要再坚持一阵,最先崩溃的,必定是萧岚,能坚持到最后的自己,必将是笑到最后的人!
田烈武劝不动章惇,他内心深处,同样也抱着一丝希望,希望章惇有可能是对的。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勉力维持,一面安抚军中情绪,思考攻城之策,一面试图调和唐康与章惇之间的矛盾。
但章惇不好劝谏,唐康也不是那么好说服的。
唐康争论无果,便直接上表,弹劾章惇刚愎自用,指挥无度,贻误国事。章惇早料到唐康会弹劾自己,就在唐康的奏章离开军营的同时,章惇的奏章也送离了幽州,他在奏章中弹劾唐康、慕容谦专横跋扈,目无纪律,不听节度,固执己见,攻城时私心自用,阳奉阴违,不肯尽心,致使幽州城迟迟不下,请求朝廷召二人回京,将其军队交由自己统率,如此,他愿立下军令状,不出半个月,必取幽州!
两人互相弹劾的奏章在同一天送到汴京,在北伐最关键的时刻,前线将帅不和至此,大宋朝廷,自皇帝赵煦至两府宰执,无不愕然。
就在唐康与章惇奏章在汴京掀起巨大波澜的同一天,幽州析津府西南桑乾河畔的幽草寺。
马声踏踏,两名分着黑、白两色衫袍的男子骑着白马自远处疾驰而来,在幽草寺外翻身下马,黑袍男子抬头看了一眼幽草寺的牌匾,说道:“云阳侯,就是此处了。”
一袭白袍的司马梦求点了点头,便要上前敲门,幽草寺的寺门突然自内打开,一名老僧走出寺门,朝二人低头合什为礼,高宣佛号:“阿弥陀佛!檀越可是大宋来的云阳侯与刘昭武?”
一身黑袍的刘仲武完全没想到会被人识破身份,心中一阵惊愕,下意识的便用大笑来掩饰:“呵呵,想不到这燕地高僧,连区区在下也知道,真是受宠若惊。”
司马梦求却是非常平静,只是淡淡说道:“在下便是大宋云阳侯司马梦求,听闻有故人在幽草寺,特来寻友。”
那老僧再次合什一礼:“二位请。”
司马梦求点头回礼,刘仲武正欲提脚迈步,却见司马梦求回头说道:“子文且在寺外等候。”
刘仲武对司马梦求十分尊重,连忙恭敬答道:“是。”
说完,牵了两匹马找了一棵树栓好,自己斜靠树下休息。
司马梦求看了刘仲武一眼,转身朝老僧又点了点头,在老僧的引导下,步入幽草寺。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