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次数多了也是一种新闻
李铭继续说道:“你们俩的工资按三年学徒工的每月24元,外出的伙食、住宿补助按轧钢厂的标准走。”
“加上你母亲的工资,一个月有六七十块,你们家正常的生活是够了。”京城、上嗨等地的物价比较高,需要人均每月12元才能保证家庭基本生活。
也就是有足够的钱买规定了的定量,有钱交学费,有钱买公交车票之类的基本支出。
郑桐纳闷道:“这调查是做什么用的?”
李铭随口说道:“研究清楚了才好给上面提意见。”
“大家都说农村苦,农村具体有多苦,需要有数据摆出来才能让大家认识得更深刻。”
郑桐疑惑问道:“那不是该调查收入么?”
李铭反问道:“你们的身份,有资格参与调查收入么?”
“一个地方收入行不行,只要把当地的所有学校看一遍就能知道个大概。”
郑桐先看了同伴袁军两眼,见袁军没有反对,“这活我们干了。”
郑桐又问道:“但是,公社和生产队问我们要介绍信呢?”
李铭笑道:“开介绍信,你们去找张海洋,昨天在公园边上你们见到了的那个男的。”
“他和京城几个县的公社都熟悉,他一个电话比什么介绍信都管用。”
去年冬天的猪饲料培训班,京城郊区县都有派人参加培训,加上去年有组织一批人送发酵饲料的资料给生产队。
那些生产队的人知道了是张海洋负责的,老热情了,都邀请张海洋去他们那参观指导,关系处得很可以。
李铭原计划的捐资助学,需要先摸清真实情况,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资助。
教育局的统计资料不靠谱,人力便宜,他直接找人去调查。
整个京城的调查是张海洋在负责,一个县几百个村子,全部走访调查下来需要两、三个月。
摊子还没有铺开,暂时还在征集参与人员、讨论统计登记表该怎么设置的阶段。
张海洋家里的大客厅。
“怎么样?哥们我给你们找的事情很可以吧?很有意义吧!”
刘国平不疾不徐说道:“去乡下搞调查没问题,我们上回就去了一次,地头都熟。我们这回的调查有什么用?”
杨晓京附和道:“是啊,我们辛苦跑下去了能有什么成绩么?”
张海洋随口说道:“刚不是说了嘛,可以让大家更了解农村教育的真实情况。”
宁小峰追问道:“知道了又怎么样呢?”
被问得烦了,张海洋决定透个底,“实话告诉你们。”
“李铭觉得现在大学没招生,大学的经费也就没有出去,冻结在银行里发霉生锈。”
“咱们好好调查一下农村的教育,有理有据的争取把那笔大学经费用来改善一下农村中小学。”
“这个事还没有谱,不一定能成功,之前没告诉你们是怕打击你们的士气。”
“现在说清楚了,愿意去的去,不愿意去的也不勉强。”
这是李铭忽悠周晓白、张海洋等人的理由。
刘国平恍然道:“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肯定参加。”
“有工资拿,还有出差补贴,做的还是很有意义的事。这都不做还能做什么!”
杨晓京挑刺道:“工资才24块,有点低了。”
张海洋微微皱眉,“京城有9个郊区县,再加海淀、门头沟、丰台、朝阳四个区的农村。”
“总的参与人数要不少,工资加上食宿补助,总经费2000元打不住。”
“节约开支的通知,2月份才发,搞调查也要勤俭节约。”
宁小峰帮腔道:“有24块的零钱很不错了。”
“我回去和我爸说一声,他要是不反对,我就参加了。”
刘国平也想到可能要下乡好久,“我刚都忘记了,我也要先问一声家里。”
张海洋高兴道:“我提前告诉你们就是让你们有足够时间做准备,明后天给我个回复就行。”
“现在夜里还有些冷,下乡调查争取在5月和6月完成,那时候下雨少,晚上也不冷。”
刘国平提醒道:“6月底是小麦收获的时候,村里农忙估计没空搭理我们,还得赶在农忙之前搞定。”
张海洋笑道:“没错,是这样。”
“京城7月份开始进入雨季,下乡也不是很方便,我们可以在城里汇总数据,做好文字工作。”
杨晓京接话道:“7月份,该分配的应该分配走了,我们回学校就是老大了。”
宁小峰皱眉道:“可能他们还在呢。分配工作好像有点难。”
刘国平也有小道消息,“我也听说了。安置经费没准备好,接收的地方也没准备好。”
除了大学的在专注搞内讧。
还有好些单位在搞清理队伍。
大部分的人更关注的是分配工作。
不只今年参与分配的人和家庭,明后年毕业的人和家庭同样很关心。
时间过得很快的。
两天后。
4月25日,星期三。
红星轧钢厂的新主任蔚建业走马上任。
厂里的干部会议开完,大喇叭播放了全厂通知,算是宣告李怀德主任时代的结束。
至于是不是进入了蔚建业主任的时代,还得走着瞧。
轧钢厂现在是全行业的一面旗帜,广大职工看其他地方调进厂里的人会带有审视的心态。
像几位副主任在开会的时候,嘴上表态支持蔚主任的工作,实际上心里是不大服气的,有瞧好戏的心理。
这基本上是外调干部必须经受的考验。
能力怎么样?拉出来溜溜。
李铭同样是看戏的心态,只要不来招惹他,他不会故意刁难新来的蔚主任。
当然了,帮陈国栋科长监视蔚主任的事,肯定是不会松懈的。
厂里的会议结束,李铭开上小货车去火腿肠加工厂开会。
今天,加工厂要开两场一模一样的重要会议。
为火腿肠分厂的成立,做最后的统一认识。
加工厂的职工可以早点把集资款拿回去,工资等级也还行,之前小组、车间已经开会通过了气。
李铭带着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全厂职工会议很顺利。
后面再把各级领导拉过来开个分厂成立大会就算完事了。
是他提议的集资,集资的钱还给人家了,他自认为要承担的责任算是完成了。
夜里。
娄晓娥吐槽道:“我听他们说,京城的广播电台天天播支持镁国嘿人抗暴的声明。”
“一连几天都是整天循环着播,都播了有几百遍了。”
还是镁国4月4日暗杀的余波。
李铭好奇道:“英语还是中文?”
“英语的。”
“怕别人没听清嘛。播的次数多了也是一种新闻。”(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