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大唐狄公案陆(29)
狄公打量了一会儿袁老头儿,见他拉长着脸,神色凝重的模样。突然,狄公转身问嫣红道:“嫣红姑娘,你为叶魁麟跳舞,叶魁麟可付给你报酬?”
“还未曾,叶魁麟说过要付钱给我,但驼背王掌柜每次都推托掉了,说日后一并结算。”狄公说道:“也罢,你父女二人也无甚罪过,你们错也就错在没有报官,而是试图自己申冤报仇,却也情有可原。再说叶、胡之间可能还有别的嫌隙,并非单为嫣红姑娘争风吃醋而弄出人命案子来。至于嫣红姑娘在叶府献艺,分文未取,又哪来什么罪名呢?来,将这件银耳环拿回去吧,上面的红珊瑚珠子煞是可爱,正与姑娘的芳名相称。”
袁老头儿还想说什么,狄公举手制止他道:“叶魁麟举止荒唐,为阀阅世族的怪物,他死有余辜。可杀死叶魁麟的凶手仍难辞其咎,若是误杀,或许可以从轻发落。如果人人都能随意杀人,王法律令还有何用?只怕每个人看见自己的邻居都岌岌自危起来。只是本官拘捕胡鹏,并非是因证实他有杀人罪,而是因为他对令爱彩蓝姑娘图谋不轨。”
“什么?彩蓝?”袁老头儿惊诧道,“什么时候?”
“你自可回家问她。”狄公道。
“这死丫头什么都不告诉我!”袁老头儿愤然道。
“如今非常时期,”狄公继续道,“意欲奸污女子亦是死罪,胡鹏只怕难逃人头落地。你自可回家转告令爱彩蓝,让她放宽心。好了,你们可以退下了。”
袁氏父女再次跪下,叩头谢恩。狄公一抬手道:“不必多礼,你回去可告知老城厢的平民百姓,当今皇上体恤爱护子民,无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大家有冤的申冤,有仇的报仇,哪怕每天有几百人死于鼠疫,只要有一个人死于非命,官府亦将寻根究底,查个水落石出。你们好自为之吧!”
马荣将袁氏父女送出府外,回来后心悦诚服地向狄公道:“大人明察秋毫,怎样推测出其中情形,可否开导属下一二?”
狄公背靠太师椅,娓娓道来:“马荣,你可记得曾向我叙述你在五福酒店碰到袁老头儿的前后经过?袁老头儿给你看一黑衣男子鞭笞女子的皮影戏,且情绪激动地念叨什么新仇旧恨。若此事与他无关,他怎会将此事制成皮影戏,并向你这样一个陌生人和盘托出呢?若袁老头儿知道你是我身边的近侍,只怕他还会说得露骨、详尽一些。平民百姓有曲衷隐情,又惧怕官官相护,告官不成反而累及全家,也只能采取这种拐弯抹角的方式,以期邂逅官府衙役,将冤情上达。”
“其二,在我询问叶府老丫鬟丹桂时,她竭力赞美柳园主人胡鹏,令我产生怀疑,我不敢听信她的一面之词,以防她将我们引入歧途。在叶府,丹桂最先发现叶魁麟的尸身,她自然会在廊房四处察看一番,揣测谁是凶手。据丹桂猜测,能杀死他们老爷的人必然孔武有力。她又发现一扇窗台上有湿漉漉的脚印,便揣测对面柳园的胡鹏潜水至此,杀死叶魁麟。丹桂可能与胡鹏之间有私情,故而将窗台上的脚印擦拭干净,又极力为他掩护。但是匆忙之际,丹桂并未发现梁柱间地上的白绸绢帕,此物遂被我们拾得。随后,丹桂返回前院,找到她的儿子看门小厮,和他串通供词,欲将此事转嫁在珊瑚和皮条客身上。丹桂嘱咐她儿子,想当然地将皮条客描摹成壮实汉子的模样,实际上,看门小厮见到的皮条客并非如此。所以,当我盘问看门小厮时,他神色慌张,含糊其词,只推说烛光昏暗,看不真切。也可能是看门小厮私下爱慕珊瑚,不愿嫁祸于她,再说,所言并非实情,自然坦荡不起来。我和陶干二人去柳园造访胡鹏时,胡鹏说皮条客是一个干瘪老头儿,两人所述相差甚远,不免令我起疑。”
“我梳理这一连串毫不相干甚至自相矛盾的疑点,案情便逐渐明朗。奉命寻访珊瑚及皮条客的人说,钩栏妓院根本没有这一名字,珊瑚应该是假冒的妓女,刻意在胡、叶二人之间挑拨是非,引起争端。袁老头儿正好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女儿嫣红,我曾在官邸露台听她唱歌,声音委实优美动听,叶府看门小厮说,那名叫珊瑚的女子声音动听得很。且嫣红见到那枚镶红珊瑚珠子的耳环时,神色异常,承认是自己遗失的,而袁老头儿又说嫣红本名珊红。这一系列巧合终于使真相大白了。近日京城遭灾,钩栏妓院的粉头也不肯轻易外出接客,袁老头儿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向贪好色的叶魁麟寻衅报仇。袁老头儿于报仇一事上真可谓用心良苦、机关算尽啊!”狄公说着,神情疲惫地笑道,“咱们再喝上一杯茶,就该动身去梅府,参加梅亮的大殓了。”
“若大人允许,”马荣道,“属下这就和乔泰二人去衙门,处理围捕收尸人的事宜。”
狄公道:“你们去吧,只是先通知一下那个在钩栏妓院访查的方先生,让他不必再查寻珊瑚这一女子了,否则,袁氏父女恐怕要不胜其扰了。陶干,你随我去梅府。”
十七
“梅夫人看上去举止端庄娴静,俨然一个寡居的贵妇人,究竟她以前是否出身娼门呢?”陶干谨慎地问道。
狄公并不回答。此时暮色已降临,两人坐在梅府西边露台的栏杆前。从露台上,可以俯瞰梅府的园,只见曲径通幽,木扶疏掩映,远处院墙上绿苔点点。院墙外黑漆漆的塔阙剪影,浮现在灰暗、阴沉的天幕上。
露台后的厅堂里传出和尚单调的超度亡灵声。高大的金丝楠木棺材前设一祭桌,祭桌上安放梅亮的黑漆金字牌位,一干和尚围绕在棺木、牌位周围,头戴圆顶僧帽,身披玄色袈裟,手持念珠、木鱼、磬儿、钹儿、铙儿等各色法器,口中念念有词。梅亮的远房侄儿披麻戴孝,侍立在旁,答谢前来吊唁的宾客。宾客大都为受恩于梅亮之人,也零星有一些世家大族、乡宦名流之类。梅夫人端立帷幕之后,杏眼低垂,一副恭谦哀婉的模样,一身缟素越发衬出她身材颀长苗条,容颜俏丽动人。灵堂的椽柱上垂下宽大的白绸旗幡,无非颂扬死者、超度亡灵之用。狄公为显示对梅亮的尊重,亲自拈了一炷香,插在牌位前的青铜香炉内。狄公在灵堂没耽搁多久,便携陶干来到露台上,只因灵堂中香烟缭绕,令他头昏眼沉。虽然园中空气也闷热,但安静的露台总还强似嘈杂的灵堂。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