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里主殿供奉的城隍雕像,连同主殿一起坍塌焚毁,成为一片废墟。
有些人家家里供奉的城隍雕像,也在昨夜炸毁,只留下一捧碎掉的泥土。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说明这位城隍爷,怕也是凶多吉少。
而对于这位江淮城隍,在一夜之间意外死去,江淮城百姓少部分难过,大部分高兴。
难过的是江淮城的达官显贵和大户人家,因为这位江淮城的城隍爷,对于有钱有势者,是极为友好的。
甚至只要能让家中仆人,都信奉这位城隍爷,再对这位城隍爷奉献上一些银钱,就能做到有求必应。
对于普通百姓,但凡是去城隍庙祭拜过的,别说实现其愿望了,若是不信奉这位江淮城隍,对方甚至会托梦降下灾病,只有虔诚地信仰对方,灾病才会退去。
这也让大部分江淮百姓,对于这位城隍爷又惧又怕,还有一丝隐藏的恨意。
在江淮城百姓心中,这位城隍爷可不是一位善神。
而是一位恶神。
江淮城百姓心中十分感激,那位除去江淮城隍的仙人。
只是不知道,这位除去江淮城隍的仙人,和除掉南湘王,被士兵全城搜捕的高人,是不是同一人。
不过大部分百姓,都觉得这是同一个人。
不然为什么,这两件事情会发生在同一夜?
……
天色刚亮。
青羊观的观主长春道人,就来陈渊的住处拜访陈渊。
当被陈渊请进屋里,从陈渊口中得知,昨夜发生的另一件事情,也和陈渊有关系后。
长春道人感叹:“道长,你这可是为江淮城百姓除了一害!”
陈渊道:“观主何出此言?”
长春道人道:“道长有所不知,对于江淮城百姓而言,这江淮城隍的危害荒唐,尤胜过十五王爷。”
长春道人继续道:
“既然十五王爷昨夜已死,有些话也能和道长说了,想必道长应该知道一些十五王爷,在江淮城中所做的事情。”
“十五王爷的危害,不过百余户百姓而已,但是这江淮城隍的职责,是掌管人死之后阴世的一切事物,危害的却是一地数十万百姓。”
“神本乃一泥胎,是人死之后魂魄被敕封为神,若是担任神职的人,生前清廉正直,那他便是一个善神,一城之地也会被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真心信奉,发自内心地敬仰。”
“若是担任神职者,生前是一个贪官污吏,等他成了神灵,其危害极大,比其为官时,又何止大了十倍不止。”
“因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连原本公平的生死,都会受到权势的影响,为了获得香火愿力,甚至还威胁百姓信奉自己,这便成了恶神,百姓对其只有表面的信仰,外加畏惧憎恨。”
“这位江淮城隍便是如此,为了香火愿力,不择手段,威胁百姓,降下灾厄。”
“所以这江淮城,妖鬼盛行。”
“因为城隍根本没有将心思,在治理上。”
陈渊听完之后,双眉深锁。
青羊观主长春道人的话,同时也解开了陈渊心中的一个疑惑。
这江淮城隍成为城隍不过百余年时间,为何积累的香火愿力,竟连成为城隍数百年的庐江城隍贾赦道都远远不如。
原来是江淮城隍会威胁城中百姓信奉自己,要不然便会降下灾病,这已经与邪神无异。
百姓之所以信奉神灵,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某些愿望执念,这些愿望执念其实就是香火愿力,神灵有了香火愿力,才会应运而生。
这江淮城隍却硬逼着百姓去信奉自己,实际上已经违背了神灵存在的规律,乃是邪神一类的路数。
“江淮城百姓们,难道就没有想过,砸掉江淮城隍的庙宇,毁其神像,除掉这个恶神吗?”
陈渊问长春道人。
神一旦没了百姓信奉,也不过只是一个泥胎而已,两三个壮汉即可推到。
“道长有所不知,这江淮城隍在成为城隍之前,乃是在江淮城任职的一个贪官,不知道为何死后当上了江淮城隍。”
“因此他手段极为高明,先是笼络了江淮城上层的达官显贵,双方达成利益交换,满足达官显贵的一些愿望之余,唯一的条件,便是让这些达官显贵协助他,让江淮城的普通百姓都信奉他。”
“这样一来,普通百姓即便有心推倒庙宇神像,也会被抓起来治罪。”
“正是利用了达官显贵,江淮城隍才在江淮城中,用百年时间就迅速崛起。”
长春道人神色复杂地解释着。
“这江淮城隍手段极高。”
陈渊感叹。
陈渊敏锐地察觉到,江淮城隍手段的厉害之处,这样一来的话,江淮城百姓就被分化了。
从另外一个方向来说,他这个神灵,虽然被达官显贵之类的凡人利用,但是这些达官显贵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却要反过来维护他。
就这样,江淮城隍就和城中的达官显贵们,完成了利益捆绑。
用百余年时间,在香火愿力的积累上,便超越了成神数百年的贾赦道,还大为超出。
“观主,之前你为何没有告诉过贫道这些事情?”
想明白这些后,陈渊神色一肃,询问面前的长春道人。
“这两件事情,之前之所以没有告诉道长,是老道不知道道长的修为和本领竟然这般高深。”
“此外这十五王爷的胡作非为,是得到朝廷默许的,自从经历过“双王之乱”后,朝廷对于各个封地内的王爷,已经谨慎了许多。”
“只要他们不造反,在自己封地上,做些危害百姓的事情,只要不过火,激起民变,朝廷是不会追究的。”
“普通百姓即便告到衙门去,当地衙门也会偏袒王爷,除了派人上门警告王爷外,不会再有其他动作,反而是告官的百姓会受到报复,所以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百姓也只能自认倒霉,根本无人敢告官。”
“而那江淮城隍的事情,之所以没有告诉道长,是因为如今这天下,似江淮城隍这般的神灵,如过江之鲫,又何止这一位,道长能管得过来吗?”
陈渊闻言一愣,目光看着长春道人道:“观主,你是说?”
“道长,这天下乱象已现,又何止阳间的秩序乱了,阴世的秩序也早乱了。”
“换作太祖开国时,像江淮城隍这样之人,死后是绝对无法成为神灵的。”
“即便成了神灵,一旦有百姓告发,就会被朝廷判作淫祀野神,会被朝廷破庙砸像的。”
长春道人眼中闪过一丝神往之色,似乎在遥想大永开国之时,国力鼎盛时期的盛景。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