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糖果难得
副食品门市上。
另外柜组里卖腌大头菜、腊莴笋干,梅菜干、盐菜的其他营业员们,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是哪个大队的?恐怕他家长是大队长哦,说话这么厉害!”
“不可能吧,大队长家的,穿的这么烂.咳咳,这么朴素?”
“我看他有点眼熟又想不起来.”“郑援朝,你说了个笋壳?轻飘飘的,屁也不顶。你再想想,他到底是哪个大队的?”
“我是觉得他有点眼熟,嘶还是想不起来”
这些营业员在交头接耳。
而站在人群后面的罗旋,开始低头思量:自己该怎么安排手头上这二两五的票,和兜里那1块2角4分钱?
柜台上的圆形玻璃罐里,只有红苕果、玉米硬两种卖。
而白、红,都是预先包装在草纸里面,外面包了一层白纸,上面还贴着一张大红“囍”字的小方块红纸。
一包有一斤的,也有半斤装的。
那是作为礼品送人用的。
散装的白、红,放在柜台里面的大陶缸里,顾客需要买的时候,营业员才会打开木盖子。
红苕、玉米这种硬果,因为外面包裹着一层绿绿的蜡纸,让人感觉很干净,所以叫做“卫生”。
但罗旋知道,它们其实和“卫生”扯不上多少关系。
这些果都是用红苕、玉米在铁锅里熬,最后熬出稀。
等到胚快要冷却的时候,由县供销社,自办的果厂里面的大力气职工,把胚扛在肩膀上反复的扯。
他们扯果的时候,将胚一头挂在木柱上,另一头就扛在赤果果的肩膀上,就那么反复的来回拉扯。
等到胚里面的气泡,扯出来的差不多了,然后再放在案板上搓揉成条。
这个时候,男男女女的职工们围着案板,用铁刀切,把长条胚切成小手指头那么大的果颗粒。
最后包上外边的那层纸,一粒粒果就生产出来了。
整个过程,都是纯手工制作。
罗旋敢肯定:负责扯胚那几位大力士,他们的肩膀上都很光洁,绝不会有半根汗毛!
不一会儿。
终于排到了罗旋。
罗旋掏出那张二两五的票,然后向营业员表示,自己需要买1两5的玉米,剩下的票,都买成红。
红苕罗旋已经吃的够够的了,闻见红苕那股特有的味道,罗旋就犯恶心。
要不是不吃会饿死的话,罗旋一辈子都不想再沾染红苕。
果很小,不用上称称重,1颗1钱重,10颗果就是1两。
果1颗一分钱,买了15颗,一共去罗旋1角5分。
剩下的买成红,也就大拇指那么大的4块,又去罗旋1角8分。
果并不算贵,但农村孩子一个月很难吃到几颗,主要还是因为票难弄。
农村发票,都是不定期的,很难说清楚一年到底有没有票、到底上面会发多少票。
即便是发票,一年一个壮劳动力,才发二两五,最多一次才发过伍两。
平时大家如果光有钱,但没票,也只能望着供销社的罐干瞪眼。
而罗旋之所以要买红,那是因为红化的比硬快,罗旋担心在自己低血发作严重的时候,玉米硬见效有点太慢了。
买完果。
罗旋出了昏暗的副食品门市,却见前面那些山民们,正站在门口,看上去似乎在等自己一般。
其中有几位山民,看罗旋的眼光,让罗旋总感觉他们像是,在看自家未来的女婿一样.
让人浑身发毛!
一本不错的年代文,敬请大家一观。【重生火红年代,我在山里当咸鱼.敬请光临。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