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羡慕来自华夏的朋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航天技术进步更是神速,现在都开始组织舰队远征外星系了。不像我们欧洲,各国各自为政,为了眼前的那点利益天天彼此扯皮,航天技术止步不前,还在折腾运载火箭,连空天飞机都造不出来,更不要说是可以进行星际远征的太空飞船了。”
“是呀,华夏这几年也不知有了什么奇遇,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又是太空船坞,又是月球基地,又是星际远征舰队的,各种黑科技噌噌往外冒,着实让人羡慕的很。”
“网上不是有人猜测,当初华夏航天员登陆月球背面的时候,发现了外星人遗迹,从中发掘出大量先进科技资料吗,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月球是属于全人类的,月球上的遗迹也是属于大家的,坚决反对华夏偷偷发掘外星遗迹,吃独食!”
“要我说最近两年华夏的发展确实有点快,但不算太离谱,毕竟上世纪末美苏冷战期间,两国的科技发展也是差不多的迅速。真正值得怀疑的,是乔瑞达和他创办的瑞达集团,华夏拿出来的各种黑科技产品,有80%以上来自这家公司。其中就包括炭基芯片、锂空气电池、全息投影仪、飞行汽车、可控核聚变、空天飞机,太空飞船,太空船坞等等。”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短短两年间,这瑞达集团竟然推出了如此多的黑科技产品,其中部份产品和技术影响非常巨大,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了某些行业格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形态。如此来看,这个瑞达集团确实有大问题,创始人乔瑞达很可能获得了外星科技,建议严查。”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个乔瑞达只是特别的聪明,特别的天才,这才能够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发明如此多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在人类的历史上,类似乔瑞达的天才科学家,又不是没有出现过。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近代的牛顿、爱因斯坦、特斯拉,都是差不多的天才,凭借一己之力研发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产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
“我是乔瑞达的高中同学,我能证明乔瑞达绝对是百年难遇的天才。要知道在高一高二的时候,乔瑞达随便学学,都能考进班里前十名。高三阶段稍稍努力,就能在模拟考中拔得头筹。最后参加高考的时候,乔瑞达更是以736的绝对高分拿到了我们省的理科状元。如此妖孽的人物,研发出任何的高科技我都不怀疑。”
……
因为一则华夏远征舰队发现外星飞船残骸的消息,来自国内外的网友在互联网上或者虚拟世界内吵的非常热闹,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一时间吸引了大量民众的关注与参与。只是讨论的话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越来越歪,最终歪到了大众最感兴趣的阴谋论。其中尤以一则华夏从月球背面获得了外星科技资料的谣言,流传的最广,相信的人最多。谁让最近两年,华夏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将其他国家远远的甩在了后面,根本不像是科研人员一步一步研发出来的呢。
作为一众黑科技的源头,瑞达集团或者说乔瑞达本人,更是成为了国内外网友讨论的焦点。只不过最近这段时间,乔瑞达正在忙着火星登陆和开发事宜,实在没有时间,关注网络上的消息。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的体积和质量根本排不上号,但是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最近的时候只有5500万公里,最远的时候也只有4亿公里,开发起来相对容易。火星和地球一样,同属岩石类行星,同在太阳系的宜居带内,其星球表面平均温度在-63c左右,有稀薄大气层,地表环境相对没有那么恶劣,属于人类做一些防护措施,就能够在上面生活工作的星球。另外火星上蕴含有大量矿藏,品类齐全,储量巨大,其红色的外观,就是地表土壤层中含有大量氧化亚铁呈现出来的颜色。综合以上种种,如果将火星当做居住星球,人类的第二故乡来开发,困难重重,投入太大,得不偿失。如果当做矿产星球和工业基地来开发,则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星流通道的发现,人类探索开发范围将持续扩大,逐渐覆盖整个太阳系和临近星系。相应的,各种型号太空飞船做为星际航行的交通工具,其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另外外星飞船残骸的发现,也放大了和未知文明爆发星际战争的可能,这就需要建造大量的太空战舰。以现在华夏两座太空船坞的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太空飞船和太空战舰的需求,就算继续扩建太空船坞,产能上来了,原材料供应业跟不上。现在两座太空船坞使用的各种矿石,绝大部分来自月球和小行星带,少部分来自地球,维持现有产能没问题,想要继续增产,就力有未逮了。
下一步,华夏航天局和瑞达航天公司计划建造第三座,第四座甚至更多的太空船坞,就选址问题,双方进行了协商,最终大家的目光齐齐瞄准了火星。从现有的火星探测资料分析,整颗火星可以说是一个巨型矿场,地球上有的矿石,大部分在火星上也能找到。而且火星上的矿藏未经过任何的开发,各种富矿露天矿比比皆是,开发比较简单,成本也不会太高。另外火星距离小行星带更近,如果在火星同步轨道上建设太空船坞,那些太空采矿飞船,可以就近作业,就近运输交付,采集效率不要高太多。
为了开发火星矿藏,为了在火星附近建设新的太空船坞,载人登陆火星,就成为了必备选项。此次载人登火项目,由国家航天局和瑞达航天公司共同推进,两家各自拿出两艘小型登陆舰,五名航天员,组成先遣舰队,马上出发,前往火星。(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