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直取乌桓王庭!
白起反倒是笑了起来。
“避战,也是一种战术!”
秦渊微微点头。
“主公所言极是!”
“而且,你们想过没有,此次乌桓族是动了真格,派遣一千万以上的大军南下,便是为了对付我们!”
“敌多我寡,看似优势不在于我们,可事实并非如此!”
“敌人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单从后勤保障上来看,便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挑战!”
白起对众人说道。
他们单单是维持四大军团的后勤辎重,便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也是秦渊一直不愿意大规模扩张军队的原因。
否则,他可以随时将军队规模扩张至一百万,甚至是两百万。
可那样的话,必然会拖垮平云县的经济,消耗大量的资源储备。
战争可是非常消耗底蕴的。
一旦将底蕴都耗尽的话,那整个政权体系将土崩瓦解。
不论是秦渊的平云县,或者是囊括十三州的东汉王朝一样。
没见历史上的黄巾之乱之后,朝廷便日渐衰败。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朝廷国库空虚。
要是因为与乌桓族的战争,将平云县给拖垮了,这绝对不是秦渊所愿意看到的。
“所以,我们可以选择避战,与敌军僵持着,打持久战!”
“他们的人数是我们的几十倍,所需要的资源更是我们的几十倍!”
“绝对耗不过我们!”
“更何况如今已是秋季,再过不久便入冬了!”
“还可以找机会,切断敌军的后勤!”
白起又说道。“这也是我们取胜之法之一!”
“哦,那还有其他办法?”
秦渊问道。
“当然,避战是第一种办法。”
“第二便是突击战术,敌军汇聚千万大军,那么大后方必然兵力空虚!”
“我们可绕过他们的大部队,突袭北部的城池与部落,建议以骑兵为主,采取敌退我进的打法!”
白起说道。
“这战术不错!”
秦渊点点头。
这倒是有种像公孙瓒进入平云县的战术。
利用骑兵的高机动性,攻袭某一目标。
而敌人的反应速度,肯定是跟不上的。
这一战术,同样只有麾下的骑兵才可以办得到。
白虎等三大军团,则不太适合参与,否则很容易被敌人追击包围。
“还有最后一个!”
“擒贼先擒王,选择突袭乌桓族的王庭!”
白起的眼中,闪过了一抹精光。
想要彻底击败乌桓族的所有军队,这恐怖难以办到。
至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资源,才可能实现。
可攻破乌桓王庭,推翻乌桓统治政权,这难度便小了许多。
白起话音落下,秦渊等人还在思索这一战术的可行性。
反倒是一直沉默不语的杨铭,突然站了起来,脸上多了一抹激动的神色。
这些天下来,杨铭一直在调查他师兄的存在,甚至有时还脱离了大部队,独自行动,终于是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再加上他的占卜推断,师兄们应该是抵达了赤山王庭,与封印在赤山中的烛九阴在交战状态中,处于危在旦夕之际。
在他的天机预测结果里,已经有两位师兄死亡,剩下几位师兄都处于生命垂危的地步,随时都有可能死去。
若说攻取远在赤山的乌桓王庭,杨铭绝对一万个同意,不论是让他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主公,只要你能够救下我的师兄,我后半生必定誓死追随,永不背弃!”
杨铭突然单膝跪地,希冀的望向秦渊。
杨铭跟随秦渊征战多日,虽不参与军事谋划,却也在阵法之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白起所布置的大阵,大多都依赖于杨铭出力相助。
并且杨铭还亲自前往底层军队,教导士兵们如何快速的结阵布阵,学会团队配合与阵法布置。
四大军团的四象神兽大阵,军魂的凝聚等等,都少不了杨铭的功劳。
这些,秦渊可都是看在眼里。
当然他也十分清楚,杨铭的做出这一切改变的原因。
可是按正常攻略乌桓族的话,想要打到赤山脚下,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到时黄菜都凉了。
“直取乌桓王庭的计划,还需要慎重决定!”
“不过,我们会想办法解救你的几位师兄!”
秦渊安抚了一下杨铭。
毕竟杨铭的能力不错,除了阵法方面的能力之外,还能够预测天机,多次推断出敌军的兵力部署与计谋,协助白起建立了不少功绩。
杨铭虽非名将,却胜过名将。
“伱们的意见呢?”
秦渊看向李存孝与罗成。
“我觉得攻取乌桓王庭是目前最佳的策略!”
罗成点头道。
“我赞成!”
李存孝露出一副激动之色。“这艰巨重任,我愿替白起将军分担一二!”
见他们二人都赞同,秦渊又看向白起。
“那就这么决定了!”
白起自然也不会反对。
实际上,这也是最快击败乌桓王庭的方式。
虽说这么做的话,未必能够得到大量的积分。
但是,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然不是积分的问题了。
若是无法击垮乌桓族,那等待他们的,将是乌桓强烈的反击。
到时别说将攻占的千里疆域丢掉,连平云县都会遭受到威胁。
随后,众人又对如今攻取乌桓王庭一事,进行详细的商讨。
因为要深入敌人大后方,从乌屠城至乌桓王庭,差不多有一千多里的距离。
想要绕过乌桓的几路大军,并且突袭王庭,除了要隐藏行踪之外,速度还要快,绝不能给敌人反应过来的时间。
这便决定了,实行此计的兵种,只能是骑兵。
至于白虎,玄武等军团,需要另做安排。
因为几路大军的威胁,自然是不可能继续留在乌屠城里。
否则敌军一到,又没有了最强的骑兵军队,那必然会被敌军所覆灭。
只能选择战略性撤退,同时吸引乌桓军的注意。
计策已然定下。
不过他们并没有立即行动。
之后的几天里,他们依旧是待在乌屠城内,没有任何的军事行动。
这几路乌桓军,正不断的朝着乌屠城靠近。
原本赤山军一路大军,早就可以到达乌屠城的。
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
而是选择在距离乌屠城一百里处的城池里安营,等待其他几路大军汇合。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