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的姑姑,其他叔伯姑姑,以及几个叔叔婶婶,大爷大娘,以及陈静夫妇等都纷纷汇聚到了陈默家,一行人开了四辆车,奔赴陈默爷爷和父亲的坟头。
陈默了二百元,买了三大袋子纸钱,车子停在坟头不远的马路上,一行人下车,踩着田间的地垄,朝着一座座孤坟走去。还未走到坟前,陈默的姑姑落泪,嘴里哭喊着:“哥哥,哥,我来看你了。”
想着53岁的父亲,走了有大半年的时间了。他当初下葬的时候,这里是一片即将成熟待收的玉米地。而如今,玉米早已收割完毕,这里又长出了小麦。再过两三个月,小麦也会成熟,收割完毕后继续种下玉米等待成熟收割。秋去春来,四季轮回,季节的轮替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离开而停止。时间会一直往前,地里的庄稼春种秋收,一茬接着一茬,就像是如今这绿油油的麦田,生生不息。
陈默将那些塑料环,都一一放到祖爷爷,爷爷的坟头,他把最后一个鲜艳的大环,放到了父亲的坟头。而后依旧给父亲点了一支烟,将手中的纸钱放入燃起的熊火之中,火光冒起阵阵浓烟,向天空飘去,直到进入云霄。倘若爷爷父亲他们在天有灵,或许能够看到孙子儿子为他们准备的这一切吧,那些他们曾经在意的环,还有这烧不尽的纸钱。
对于故乡的记忆,陈默并没有多少好感,他有时候挺厌恶村上的这些人,这些喜欢嚼舌根,喜欢说三道四的人。但他又知道,这是村子上千百年来早已形成的习俗,那些无所事事的人坐到一起,喜欢对别人议论纷纷,尤其是对于陈默这些大龄剩男剩女,成为了他们饭后茶余指点江山的谈资。
所以他内心里发过一百个誓,他要走出这个小村庄,他要远离这些世俗的人们,他鄙视他们,鄙视他们的无知,鄙视他们的愚昧,鄙视他们那张口无遮拦的破嘴,鄙视这里的一切。
他也知道,父亲生前的几个月,过的并不开心,常常因为他的婚事而烦恼。而让他烦恼的是别人对他的说三道四,对他的刨根问底,村子上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见到他就会问:你儿子陈默什么时候结婚啊?怎么还不结婚啊?都多大了还不结婚啊?好像陈默不结婚,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就快活不下去了似的。好像陈默不结婚,陈父就与世为敌一般。
他们总是抱着善意的关怀,却一次次往别人伤口上撒盐。他们总是以自我的猜疑和好奇,而一次次提及别人不愿触碰的现实。
每次想到这些,陈默的心底里都会下起刀子雨,想把那些碎嘴子都剁为烂泥。
而如今,对于故乡的记忆是多了一份挂念,什么叫做故乡?祖祖辈辈都埋在这里,生他养他的父亲埋在这里。也许多年以后故乡会成为一个点,如同亘古不变的孤岛。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