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姐萧凝作为书院大姐大,说话自然还是有分量的。

此刻赵洵要做的就是跟着大师姐萧凝的思路走。

“大师姐有一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小师弟你说吧。”

“别的事情还好说,但是吃喝总归是个问题。如果我们都在这里修缮书院文脉的话,做饭的事情就都落在小胖子旺财身上了。我不知道他能否承担的起这么大的压力。”

“额,小师弟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我。”

大师姐萧凝点了点头道:“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给旺财以一定的信任,这样一来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有需要我们的地方旺财也可以说嘛,反正都是在书院这一片区域,我们总不能真的什么都听不到的。我的意思是我们需要相对集中注意力,也没有说完全不问世事啊。”

听到这里赵洵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总算是可以落地了。

不容易啊,有大师姐这么一句话他就可以放心了。

“那就好,那就好啊。其实一开始我就觉得应该要多给旺财一些帮助。现在看来,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放心好了小师弟,即便是天塌下来那也有山长他老人家顶着。即便是山长他老人家顶不住了也有我在。小师弟你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事就好。这都不算什么。”

大师姐萧凝作为书院大姐大,这个时候站出来发声真的是太关键了。

一般人还真的难以达到她这种境界。

“不过有一点,书院文脉修缮好之后,我们得派人定期巡视了。不然若是文脉反复受损,对书院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大师姐萧凝话锋陡然一转道:“所以小师弟你得想好这方面的事情,我们唯有把这件事做好,才能够在与暗影族、腐蚀者的争斗中占据上风,不至于完全处于被动。”

大师姐萧凝肯定是不希望书院弟子被暗影族和腐蚀者牵着鼻子走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做的还算是不错,但是并不能算是完美。

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他就得要好好的在这方面下点工夫了,至少不能再被对手偷袭文脉。

“什么明允兄,我要负责这几日书院内室弟子的饭菜?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旺财这个时候直是感到难以置信。

毕竟这段时间以来一直都是赵洵和三师兄龙清泉负责书院弟子的饭菜。

旺财最多是跟在一旁做点配菜、奶茶之类的。

让他独当一面去做主厨,旺财真的做不到啊。

“当然不是在开玩笑了。你觉得我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吗?”

赵洵双手一摊道:“我们所有书院内室弟子接下来都要集中精力去修缮书院文脉,所以不可能兼顾后厨这块的事情。这是考验你的时候,如果你可以通过考验的话,接下来就可以在后厨独当一面了。”

赵洵是有心要好好培养旺财一番的。

在他看来旺财是有这方面的天赋的。

只要旺财自己不要作死去制作一些黑暗料理,那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这个.这个嘛.”

旺财显然并没有十足的信心,挠了挠头道:“明允兄啊,我是真的心里没底啊。万一我把饭菜做的很难吃,倒了大家的胃口那可该如何是好啊?”

旺财毕竟不是书院弟子,单纯是因为赵洵的关系才在书院居住的。

万一他做的饭菜惹了众怒,导致他无法继续留在书院那可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你无需担心这些啊。在我看来这不算是什么大事。”

赵洵笑了笑道:“毕竟有我在,即便是师兄师姐们对你再有什么看法也不会直说的。何况,我对你的厨艺十分有信心。你只需要按照之前的做法好好的去尝试料理,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旺财啊,做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信心。只要你能够聚集起来足够的信心,就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希望如此吧。有明允兄这句话,那我肯定是得要好好的尝试一番了。”

旺财见赵洵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了,他自然不好再多说什么。

这种时候无论如何也得要发挥出他的作用。

“明允兄放心,我一定会竭尽全力的尝试的。”

旺财这个时候可谓是相当的激动。

“嗯,尽力而为就好,也不用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我看好你的。”

赵洵对于旺财还是非常看好的。

在他看来只要自己能够对其多点拨一二,旺财就有机会成为最顶级的美食家。

届时赵洵肩膀上的担子也会轻不少。

如此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够把书院文脉修缮好。最多三天吧,你就可以放松一下了。”

赵洵对于书院内室弟子还是很有信心的。

他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情况下应该不会有太多的意外可言。

“那真的是太好了。我等着明允兄的好消息。”

旺财听到这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要是让他连着做上十天半个月的菜,那他真的得要累趴下了。

可如果只是偶尔做个三两天,那问题倒不是太大,就当练练手好了。

轰隆!

一声雷声之后,滂沱大雨便浇灌而下。

长安城中几乎所有人都开始本能的避雨。

大雨实在是太大了,一瞬就能够让人变成落汤鸡。

位于城中心的通天佛塔此时此刻变得十分危险。

“哎呀这个鬼天气怎么突然之间变成了这个样子啊。”

“不知道呀…谁能够知道突然之间暴雨如注啊。”

“哎呀这个天就跟被戳破了窟窿一样,简直是太诡异了。”

“谁说不是呢。”

“哎,可上头的命令是让我们加快工期。”

“就是说啊。”

“皇帝陛下自称是天子,天子不给老子面子?”

“嘘,你这话可不敢乱说啊。”

“啊!你这话要是被朝廷的人听到定你一个大不敬之罪那可是要拖出去砍头的。砍头你怕不怕?”

“啊,砍头谁能不怕啊瞧你这说的.”

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沉默了。

下大雨虽然是老天爷的问题,但是不管怎样,皇帝陛下是不可能忍受工期遭到推迟的。

“那我们只能加紧做工了。估计日夜颠倒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没办法啊。当时接下来这个差事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件事不简单,现在看来确实是个烫手山芋。”

“当时也不是我们想要接这个差事的,是官府和朝廷逼着我们去做的。只能说天威难测啊!”

面对朝廷和皇帝的命令,所有做工的匠人都没得选择,只能咬紧牙关强撑下去。

大雨滂沱!

显隆帝的心情相当的复杂。

望着窗外的雨幕,显隆帝感慨不已。

他从来不喜欢下雨。

因为一旦下雨,接下来天气就阴沉沉的。

人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得阴沉。

闭关的时候赶上这种事情,总归是会令人感到无奈的。

但是显隆帝确实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他能够去命令任何人,但是唯独没有办法去命令老天爷。

因为理论上讲他还是老天爷的儿子,至少名义上是如此。

所以…

即便是显隆帝心里再埋怨他也不敢表露出来。

显隆帝背负双手叹息道:“要是这样的话,朕的通天佛塔修建事宜岂不是受到了影响?”

这个时候显隆帝非常的无奈。

对他来说通天佛塔的修建受到影响绝对是一个大事件。

这件事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而是深层次的。

一旦这个影响扩散,那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显隆帝都将承受无比巨大的压力。

虽然显隆帝贵为天子,却不可能逆天而为。

他能够做的就是尽量的顺承天意。

这也是他执意要修建通天佛塔的原因。

通天佛塔一旦真的建成,就将是整个长安城当中最高的建筑。

显隆帝就能够借此和上苍沟通。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这座通天佛塔一定要修建起来。

如果这座通天佛塔最后根本就没有修建起来,那一切都是空谈,一切都是虚妄的。

若是通天佛塔的工期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而不断拖延,那怎么看都不会是一件好事。

老天爷降下的这一场暴雨莫非真的是对他的一个考验?

要是这样的话,显隆帝到底能否经得住这份考验呢?

若是他经不住这份考验的话,接下来又会迎来什么呢?

此时此刻的显隆帝真的感觉到自己迷茫极了。

这个时候显隆帝是真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了。

他该何去何从呢?

仔细想想,显隆帝似乎没得选择,如果这个时候他不选择死扛的话,接下来要面临的局势可谓就是相当严峻的。

所以他必须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通天佛塔是一定可以如期完工的。

任何天气的变化都不会影响到这一点。

天气只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困扰。但是这个困扰其实并没有扩大到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步。

显隆帝无比的期待通天佛塔建成之后的样子。

等到通天佛塔建成后他一定要亲自登临,与民同乐。

东宫,太子李显坤很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秋风秋雨愁煞人。

一场秋雨,让他本来就不好的心情雪上加霜。

对太子李显坤来说当下的形势确实可以算得上是相当糟糕了。

要想在这个时候抗住压力,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仅是父皇还是诸王这个时候给到东宫的压力都是相当大的。

太子李显坤能够明显感觉到这股巨大的压力在他的周围环绕。

这些压力汇聚在一起,让人感到无尽的绝望。

如此绝望的人生,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此时此刻,太子李显坤的脑海中竟然浮现出了一丝厌世的意味。

当然,这个想法刚刚生出没有多久就被太子李显坤给压了下去。

对他来说,现在的情况真的是非常的艰难。

但是再艰难他也不能够这么轻易的放弃。

因为他好不容易坚持到这个地步了,要是这个时候放弃未免也太可惜了吧?

太子李显坤当然觉得这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他得忍啊。

谁叫他是储君但不是真的君王呢。

虽然只一字之差,但是谬以千里。

所以他现在必须要隐忍,只要他能够一直忍下去,总归是有上位的机会的。

猩红色的水面波纹,在赵洵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无比震撼的景象。

那个画面感带来的震撼力更是非常巨大的。

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啊。

赵洵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了。

其带来的震撼力久久无法平复。

轰隆,雷声滚滚。

书院又开始下起了漂泊大雨。

赵洵坐在竹楼之中,感受着雨夜的独特意境。

赵洵感慨道生活真的很美好,至少他目前的生活完全挑不出毛病来。

如果一切都能够照旧如初的话,那自然是最好的。

如果生活一定要发生变化的话,那最好是朝好的方向转变,虽然赵洵知道这很难,但是仍然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有的时候你不去尝试你怎么知道一定做不到呢?

尝试之后才不枉费自己付出的努力啊。

西域。

慧安法师感受到了来自于安西都护府的真气变化。

虽然他距离安西都护府仍然有几百里的距离,但是仍然能够明显的感觉到那股真气波动带来的巨大变化。

是什么导致了这么明显的变化?

在那一瞬间,慧安法师感到有些困惑。

难道说是因为法阵?

可是安西都护府的法阵慧安法师曾经感受过的啊,完全不是现在这个状态。

“呼”

难道说除了之前他遇到的那个法阵,现在又有了一个全新的法阵?

在这一瞬间,慧安法师感到非常的迷惑。

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离奇,那么的没有规律。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慧安法师完全不知道。

轰隆

一声雷声将慧安法师吓了一跳。

莎兹国竟然开始下雨了。

要知道莎兹国地处干旱之地,已经连续五个月没有下雨了。

这个时候突然降雨,确实让人很惊讶。

就连见多识广的慧安法师也非常的疑惑。

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慧安法师觉得这或许是来自于老天爷的某种启示。

如果这真的是来自于老天爷的启示,那确实可以反应很多事情。

“唔”

慧安法师努力的使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但是他知道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因为一个人要想保持冷静,他就需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可是现在慧安法师有些迷茫了。

他是想要推广西域佛教,可是现在的种种似乎跟他期望的方向背道而驰啊。

一个人的状态可以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变化。

当一个人的状态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之后,那他就完完全全的处于混沌状态之下了。

慧安法师现在就处于这样的一个混沌状态。

“难道说是因为安西军中来了高人?”

慧安法师觉得除了天道有变外,就属这种可能性最高了。

因为如果是安西军中来了高人,从而改变了整个都护府的结构,那么确实从相当程度上能够解释为何他能够感觉到都护府的真气发生了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慧安法师基本上可以判定是因为有高人来到了安西都护府才出现一连串变化的。

即便是天道真的有变,那也应该是朝着有利于整个西域三十六国的方向变化啊。

怎么会朝着有利于安西都护府的方向变化呢?

不管是怎么想,慧安法师都觉得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慧安法师觉得只要他能够想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以他的实力要想对付安西军应该还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上一次之所以马失前蹄,那是因为他大意了。

但是这一次不会了。

这一次慧安法师可谓是相当的谨慎。

他已经摸清楚了安西军的套路。

所以即便是安西军这个时候再给他布下一个所谓的迷魂阵,那他也不会上当。

当真是以为他是傻子吗,会在同样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来吧,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争取在接下来给予安西军巨大的打击,叫他们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关键时候慧安法师还是能够站出来的。

因为他不仅仅是代表了自己,更是代表了那些西域主战派的城邦国。

他们要跟大周干到底,要跟安西军干到底。

江南道,宁州城。

将奏疏送出后,万彦万刺史的心情一时间变得相当的平静。

这个时候的万彦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把事情想明白了。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赵洵赵明允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虽然乍一听起来会显得有些平凡,但是自己想一想就会发现这看似普通的话里蕴含着非常丰富的道理。

当明白了这点之后,万彦万刺史瞬间豁然开朗了。

君是什么,君是天下共主。

君王看起来是至高无上的吧。

但是跟江山社稷比起来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很多时候万彦都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裱糊匠或者说是一个补锅匠。

他并不能创造性的做出什么,他只能尽可能的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一些修补工作。

看似他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成就跟他本人的努力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他之所以获得了这些成就,更多是因为他的官位,他的身份。

万彦这个时候再想起来自己当年的一些想法,只会觉得有些好笑。

他更多是是建立在朝廷立场上的选择,而没有把大周百姓放在第一位。

至少在现在,万彦很清楚他作为一个地方官、父母官,应该要为民请命。

他应该要为宁州城的百姓做一些切实的事情。

他不能再以一个朝廷官员的身份自居。而是要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普通人的视角去思考问题。

就像是赵洵经常说的换位思考。

当一个人能够换位思考之后,一切就都不一样了,他会看到全然不同的世界。

这个世界也许没有他原本的世界那么的华丽,但是却更加的真实。

这个世界更加的冰冷,更加讲究所谓的规则。

而这些规则其实是上位者,是朝廷权贵公卿们制定的。

这些规则是用来约束百姓们的。

但是有的时候百姓们却会觉得迷茫。

因为他们似乎也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啊,为啥会感觉活得那么难,那么累?

仿佛不管接下来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会活的非常困苦。

生活真的那么艰辛吗?

生活真的看不到任何希望吗?

至少在此时此刻,万彦真的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这让万彦觉得有些心痛。

这个时候万彦才明白他之前所认知的人生是完完全全虚假的人生。

他现在认知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虚假的人生和真实的人生之间其实是有着某些部分的重合的。

但是要想将这两者完完全全的分清楚,其实也并不容易。

所以他才会毫不犹豫的写下那份奏疏。

一开始的时候万彦觉得自己会表现的相当激动,但是后来万彦发现他并没有。

万彦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其实更加的真实。

人活这一辈子,总归是要做出一些令自己完全不后悔的事情的。

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反正在万彦看来,生活之中闪光的部分恰恰就是那些老百姓身上所表现的东西。

因为那些王侯将相身上所表达出来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虚妄的。

只有老百姓更加贴近真实的生活。

当他们能够看到老百姓身上的闪光点时,也意味着他们成长了。

也许一开始的时候会稍稍的让人觉得有些不适应,毕竟之前的万彦都是高高在上的。

他是朝廷委派的正四品的地方官,外出有衙役清道,有护卫环伺左右,有一群人簇拥着吹捧着。

久而久之万彦难免会飘飘欲仙。

可是现在万彦发现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老百姓们生活是很困苦的。

老百姓们是拼了命才能够活下来的。

这种情况下官府自然是要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了。

如果身为地方官都不能够这么做的话,他们还配称自己是父母官吗?

万彦知道他不是大周朝最高等级的官,但是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官。

万彦知道自己在关键的时刻还是要能够有所担当的。

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上奏。

他必须要让大周朝最高统治者,大周朝最尊贵的男人了解民间疾苦。

其实仔细想想也能够理解,皇帝陛下深居宫中,对于民间的生活根本就不了解。

既然不了解,就会有错觉。

也许在显隆帝的心目中,百姓们的生活是相当好的。

很多时候一些宵小也会在天子面前进谗言。

如此一来显隆帝就更加不可能拥有靠谱的判断了。

这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

因为一旦这样的习惯保持久了,就会让人习惯于享受那种所谓的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感觉。

有谁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呢?

万彦自问他也喜欢。

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有准则的,决不会轻易的去触碰底线。

老百姓的利益就是底线。

哪怕是身为皇帝,身为官员,他们也不能够去触碰这个底线。

他们要真的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

很多时候身为皇帝,也有许多的无奈。

但是这份无奈不能够转嫁到老百姓的身上。

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跟动物有区别,就是因为他们有羞耻感。

身为皇帝更加应该有羞耻感。

如果身为皇帝都没有丝毫羞耻感,而需要依靠臣子们去帮他遮羞的话,那这个皇帝做的未免也有些太过分了。

他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也很清楚朝廷应该做什么。

帝王有帝王的样子,官员有官员的样子。

唯有如此大周朝廷才有可能向好。

其实仔细想想,什么是大周帝国?

大周帝国并不是那些冰冷的朝廷机构,而是一个个人,一个个家。

正是这些活生生的人,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组成了这个帝国。

正是这些小家,汇合在一起之后才有了这个庞大的帝国。

这个世间的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的。

当意识到这点之后就能够明白接下来该做什么了。

万彦能够把这些事情想明白,能够为了百姓的福祉而奋斗,这种感觉让人相当的有成就感。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所谓的冰冷的官,而是能够处理很多实在事情的好官。

这样的好官在大周其实真的不多。

大周帝国的官员们更多的考虑的还是自己的利益,家族的利益。

他们甚至连帝国的利益都不会去考虑,更加不用说是百姓们的利益了。

或许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属于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吧。

但是万彦并不这么看。

从一开始的时候他就不是这类人。

只是一开始的时候他没有想的那么通透,这才会忙前忙后忙里忙外,忙的自己是焦头烂额。

他感觉自己是个裱糊匠。

这就是因为他没有将事情想明白。

很多时候一个人之所以会迷茫,就是因为他在关键事情上犯迷糊。

一旦弄清楚了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此时此刻万彦的状态真的很不一样了。

他觉得自己开始真正的胸怀天下,胸怀苍生了。

他心中装的不再是一家一姓,不再是个人的利益、家族的利益、朝廷的利益。

他心中装的完完全全就是老百姓的利益。

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万彦开始真真正正的理解为何有的人甘愿为了百姓仗义执言,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了。

这个时候万彦渐渐的明白为何历朝历代都会有那么多的死士了。

万彦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就发现自己的路走宽了。

万彦此时此刻真的是觉得热血沸腾。

如果他一个人的力量不够的话没关系,至少他起到了一个表率的作用,至少他起到了一个先驱者的作用。

有他走在前面,总会有后来者跟上的。

如果可以让这些后来者跟他一起前行,万彦真的是觉得相当的骄傲。

他做到了常人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

他迈出的看似是一小步,实则是一大步。

他不再是独行者,有无数人跟他同行。

当然,作为先驱者,万彦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的。

他知道了触怒皇帝,冒犯天威意味着什么。

若是皇帝暴怒,他是不可能有机会活命的。

在这个君权大于天的时代,皇帝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就意味着一切。

但万彦已经做出了选择,他不需要再去畏惧。

因为这个时候再去畏惧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索性表现的坦然一些,豁达一些。

在万彦看来,他已经对生死看开了。

当一个人连死都不怕后,这个世界上就真的再没有任何的事情能够限制他了。

反正此时此刻,万彦已经下定了决心,那就是接下来不管是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会有任何的退缩。

这个时候的他没有任何的束缚,仿佛就是超脱于尘世之外的。

人之初,性本善。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所以万彦是从向善的角度去做事的。

他觉得事情真的没有那么的复杂。

当然,万彦还是要做好最坏打算的。

毕竟他要谏言的人是皇帝,而且是一个控制欲极为强烈的皇帝。

所以万彦已经命人打好了一口棺材。

他要死谏!

死生面前无大事。

万彦这个时候完全没有惧意。

当他准备上奏疏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

显隆帝不是一个善茬。

这一点万彦非常的清楚。

所以接下来他必须要将一应事宜都处理好。

甚至连后事都要提前交代清楚。

圣旨一旦降下之后,万彦就自然而然的会成为阶下囚。

那个时候再想要交代后事肯定是来不及的了。

所以万彦一定要提前规划好一切。

他如果无法提前准备好的话,到时候势必会鸡飞狗跳狼狈不堪。

万彦当然是不想落得一个这样下场的。

在面对生死的问题上是个人都会有迷茫的。

在万彦看来,关键并不是能否超脱生死,而是能否在生死面前看清楚一些问题。

皇帝陛下看到奏疏之后到底会如何想?

万彦其实真的不是很清楚,他也不在乎。

皇帝陛下看到奏疏之后怎么想那是皇帝陛下的事情。

万彦该怎么做却是万彦的事情。

反正万彦觉得自己做的问心无愧。

这就足够了。

至于显隆帝到底要怎么做不是他能够控制的了的。

所以为何还要徒增烦恼呢?

万彦此时此刻已经能够坦然面对,平静的接受任何事情了。

他接下来只要静静的等待圣旨就好了。

大明宫,紫宸殿。

显隆帝虽然仍然处于闭关期间,但并不是完全的不问世事。

重要的奏疏显隆帝是一定要看的。

当他看到了从江南道宁州城送来的一本奏疏之后,一时间直是气的跳脚。

怎么敢的啊,怎么会有人敢上呈这样一份奏疏?

显隆帝直是觉得难以理解。

他真的想不明白。

身为臣子竟然敢向君王呈上这样的一份奏疏?

不要命了吧。

万彦,万彦.

好啊,朕是记住你的名字了。

显隆帝登基近三十载,被骂的次数可是不少。

就像是京官中的言官,他们骂皇帝就是本职工作。

换句话说他们就是一群疯狗,逮谁咬谁。

你还拿他丝毫没有办法。

因为按照大周祖制,言官可以风闻上奏。

也就是说对于言官而言即便是没有确凿的证据也是可以直接上奏的。

这就增加了言官上奏的便利性。

这样一来言官舒坦了,可是皇帝就无奈了。

不管言官们骂的多难听,皇帝却不能肆意的对言官降罪。

因为如此有违祖制。

但是对于这些言官,显隆帝也是记仇的。

他虽然不能对这些言官直接动刑,但是却可以找由头将他们打一顿板子。

打板子也就是廷杖。

反正要想安罪名怎么都可以。

即便是再找不到理由,君前失仪这个由头总可以吧?

所以显隆帝的大杀器就是廷杖。

但凡是有官员犯了他的忌讳,他就会毫不犹豫的将这些官员廷杖一通,打的他们屁股开。

可久而久之,显隆帝竟然发现有的官员开始卖惨了。

他们竟然恶意上奏进谏,为的就是触怒皇帝从而骗取廷杖。

这种做法一时间令显隆帝哭笑不得。

但显隆帝还从未见过有地方官这么直言上奏的。

这个万彦明明是一个地方官为何偏偏干起了言官的活儿?

这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吗?

而且万彦在奏疏中还骂的如此之难听,言语如此不堪入目。

当然了读书人骂人是没有脏字的。但越是这种夹枪带棒的感觉越是让人不舒服。

显隆帝好歹也是大周的最高统治者,岂能受如此侮辱?

一时间显隆帝暴怒不已,真的动了杀心。

这个时候显隆帝感到无比的愤怒,他真的想要立即下旨将万彦逮捕进京,直接斩杀。

但是很快显隆帝就冷静下来了。

他不能这么做,倒不是因为别的因素,而是因为万彦刚刚立了大功。

宁州大捷。

整个江南道都因此而获得了益处。

正是因为宁州大捷,江州等地才能够斩杀妖兽。

虽然这背后是书院出的大力,可是百姓们可不会去管帮助他们的背后大佬是谁。

他们只会记住万彦。

如果这个时候显隆帝将万彦这个战胜妖兽的大功臣给斩杀了,那一定会引发众怒。

一旦引发了众怒,那大周朝廷的威望肯定会受到影响的。

“呼”

显隆帝努力平复着自己的心情。

他知道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太过的冲动。因为一旦他冲动了之后就真的再也无法理性的去思考问题了。

无法理性的思考问题,显隆帝就没有办法给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这件事还真的是相当的棘手啊。

如此复杂的情况下,显隆帝必须要合理的分析利弊,综合考量之后再作决断。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