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显隆帝的愿望
赵洵在调整了一番情绪之后又开始武修。
武修相较于文修其实压力更加大。
但是有了道家养气术中和调理,其实难度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反正对赵洵来说,只要多做调理,多做尝试总归是好事情。
有的时候还是要勇于做尝试的。
做了多种武修尝试之后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只不过.
有的时候赵洵会明显的察觉到武修对于人体的消耗是巨大的。
若非绝对的强者,基本上都难以抗的过去。
所以更多的时候人们会偏爱文修。
因为文修总体来说消耗要小的多。
但是消耗小也不意味着没有消耗,只是某种程度上会让人觉得相对舒服一点。
赵洵是三修强者,后期又修了符阵术,可以说是将全部能够修行的法术都修行齐了。
这种情况下赵洵真的是不用有任何的顾忌了。
接下来他只需要尽可能的将他这段时间悟到的东西进行一番归纳总结即可。
从目前的细节来看赵洵总体来说对武修掌握的还是很不错的,只要接下来不出现全面拉胯的情况,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小师弟啊,我要怎么跟你说的。武修体系目前来看是你最不适合修行的了。因为武修强调的是一个勇字。而你不管是从任何方面来看,似乎都更喜欢取巧。”
三师兄龙清泉突然的发声令赵洵感到有些猝不及防。
嗯?
三师兄看人的眼光还真的是相当的毒辣啊。
赵洵不得不说,这个眼光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赵洵确实更喜欢在修行中取巧。
“三师兄啊,我是这样觉着的。凡事无绝对。只要能够勇于去尝试,总归是有可能会看到好的结果的。”
赵洵这个时候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看法。
“在我看来,只要努力的去尝试就没有任何事情是做不到的。武修虽然艰难,但我相信自己的实力。我相信我总能够达到预先想要达到的境界的。真正可怕的是根本不敢去挑战。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不存在这种情况的吧?”
“嗯?”
见赵洵这么说,三师兄龙清泉直是愣住了。
“你个臭小子,少给我在这里戴高帽啊。你这样我是真的有可能会飘的。”
三师兄龙清泉没好气的瞪了赵洵一眼,随即大笑道:“其实事情真的没有那么的复杂。武修的话保证一定的状态即可。我觉得只要你能够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你所说的最佳的模式,那么接下来武修也会比较顺利的。”
三师兄龙清泉嘿嘿一笑道:“但是我刚刚说的那点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你在武道修行方面要是想更进一步的话,那就必须要改一改你现在的缺点。小师弟,你知道你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
“请三师兄明示。”
这个时候赵洵理所当然的要表现的认真一些。
“嗯,那就是你必须要保证自己拥有一个相当强势的态度。不管是文修还是武修都是一样的。”
赵洵是真的无奈了。要是按照三师兄龙清泉的这个说法,那他接下来还真的得好好调整一番。
可并不是每一个修行者都能够表现的像三师兄龙清泉这么强势的啊。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武道求勇,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小师弟啊,你必须要做到这点才能够保证自己能够在武道修行上走的更远。要是这点不能够保证的话,那么接下来所出现的问题就会让你痛苦不堪。我真的是没有夸张。”
三师兄龙清泉这个时候的表态可以算得上是相当真诚了。
赵洵也听得很用心。
好赖话他还是能够听出来的。
“嗯,可是要真说勇字的话,整个武道之中我想不到有谁比冯大人更勇了。”
赵洵仔细想了想似乎冯昊完全能够当得起这个勇字。
不管是从任何的细节来看,冯昊都绝对可以算的上是勇冠三军的类型。
冯昊在不良人衙门的时候就是有事情冲在最前面的。
这一点在各司衙门中其实是相当罕见的。
因为面临一些危险的时候,一般都是主官坐镇,手下冲锋的。
但是到了冯昊这里却是似乎反了过来。
这在整个大周朝都是极为罕见的。
赵洵也是通过这一点很好的认识了冯昊,并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认识,而是十分深刻的了解。
“冯昊啊。他确实是个狠人。即便是在整个大周朝的武夫体系当中,他也能够当得上狠人的名号了。”
三师兄龙清泉对于冯昊的评价似乎也相当之高。
赵洵听了之后也是相当的赞同。
“嗯,冯大人现在应该也是一品境界了吧。武夫体系能够达到一品境界其实真的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么高的境界的。”
赵洵对于冯昊也是相当佩服的。
冯昊是个人才,但是在显隆帝朝中做事真的是有些埋没他的才干了。
尤其是又摊上了显隆帝这样的一个皇帝,那可就真的是处处掣肘,处处受制。
面临如此之多的威胁,换做是谁也扛不住啊。
赵洵希望冯昊能够尽早的脱身,尽早的离开大周朝廷这个是非之地。
若是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太长,那就真的难以走掉了。
在赵洵看来,冯昊值得拥有截然不同的全新生活。
对此赵洵还是非常期待的。
如果冯昊能够走向新生活的话,那么赵洵也就能够放心了。
如果说整个朝廷中赵洵还有放心不下的人的话,那就只有冯昊了。
至于贾兴文贾大哥、旺财等人都早已经脱身。
贾兴文虽然也在安西军中做事,但是毕竟远离朝廷,远离长安,远离是非之地,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至于冯昊冯大人,那面临的威胁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尤其是赵洵还听说冯昊跟郑介如今投奔了太子,打算扶持太子上位。
这其实是相当凶险的行为。
如果太子不能够最终上位,冯昊跟郑介的下场就会相当凄惨。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赵洵是不希望冯昊也走到这一步的。
不过既然冯昊跟郑介已经决定了投靠太子,赵洵这个时候也确实不应该再过多的说什么了。
就眼下的情况而言,赵洵还是希望冯昊能够看清形式。
要不然的话,那风险性真的不是一般的高。
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看,显隆帝都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所以对冯昊跟郑介来说他们的机会其实并不是很多。
如果他们不能够把握住机会而是一味的浪费的话,肯定是会被显隆帝反噬的。
显隆帝虽然看似不问朝政,实际上对于局势的把握还是很到位的。
若论帝王权术,怕是整个大周历史上也没有几个皇帝能够比得上他。
这种情况下冯昊跟郑介要想扶持太子上位怎么看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旦显隆帝开始发难,冯昊和郑介所面临的风险就会很大了。
“冯大人的特点就在于他一旦认定了某一件事,那么不管这件事多么的困难他都会毫不犹豫的坚持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冯大人倒是真的十分符合三师兄你说的那股子倔脾气。”
“啊哈哈,是的吧?我就说过吗,一个人要想在武夫体系中走的长久,这个几乎是必备的一个素质。如果没有这个素质的话,是不可能在武夫体系中取得突破的。”
这个道理只要小师弟能够想明白就好。
武夫体系最重要的就是强势。
只有保持了强势才能够在对抗的过程中占据优势。
不然的话光是自己修行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会面对极大的挑战。
一旦走火入魔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嗯,所以我接下来也会尽可能的将自己的心态调节的。但是只能是试试啊,要想完全调整到你说的那种状态几乎也是不可能的。”
赵洵也知道自己的性格在书院其实是完全独树一帜的。
这样特点鲜明的性格是根本彻底大变的。
如果他的性格真的大变的话,那对于赵洵的形象和气质其实也是一种损毁。
这是赵洵万万不能接受的。
所以对赵洵而言,接下来仍然要努力的控制自己的节奏和气场。
但是他也会尽可能的向三师兄龙清泉所说的方向靠拢。
对赵洵来说,武夫体系是肯定要修行的。
一旦遭到了挑战赵洵要做的是让自己尽可能的适应,而不是一意孤行。
“还有就是小师弟,你必须要保证自己拥有一个武夫该有的果决。有的时候你确实是显得有些优柔寡断。”
嗯?
对这一点,赵洵可不是很认同。
“优柔寡断?没有吧?我什么时候有优柔寡断的感觉啊?”
真的是闹麻了。
三师兄啊,你不能够乱说话的啊。
赵洵坚信他是跟优柔寡断这四个字不沾边的。
三师兄也太离谱了,竟然胡乱往他身上贴标签。
“哎呀,小师弟,我所说的这个优柔寡断,并不是指的你遇事难以决断,而是你会尽可能的权衡利弊。这一权衡利弊之后时机就容易错失。”
赵洵这么一听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赵洵确实遇到问题后非常喜欢权衡利弊。
因为在赵洵看来权衡利弊能够有助于他去评价一件事值不值得去做。
比如说他就很喜欢去给每一个要素打分。
通过这种打分的模式使得对于一件事情的评价能够更加的客观。
“权衡利弊这点我是承认的,但是有些方面我是不能接受的。”
有的时候那是绝对不能轻易的认怂的啊。
尤其是又在三师兄龙清泉的面前。
在这样一等一的狠人面前,一定要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态度表达出来。
“小师弟啊,你就承认了不就行了吗?在有些方面你确实是优柔寡断的。你不能太稳了啊,太稳了就没有作为一个武者的冲劲了。”
在三师兄龙清泉看来,要想修行武夫体系必须要尽可能的果决一些。
一旦真的陷入到了一种混沌状态之中,很容易被对手利用。
目前来说赵洵得到了一段时间休整,但是这是不太可能一直延续下去的。
当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赵洵必须要能够担得住强大的冲击。
要不然的话,不仅仅是对他自己,对整个浩然书院来说都是相当的拖累。
“嗯,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了三师兄。”
赵洵心道事已至此,他真的没有必要继续在这件事上跟三师兄龙清泉辩论下去了。
“所以你在用剑的时候也要明白这点,你在用刀的时候也是如此。只要心态对了,不管武道修行形式是怎样的都会提升的。”
啧啧啧.
赵洵是真的有些悟了。
不得不说三师兄龙清泉在某些方面给予他的指点还是相当有用的。
赵洵如果可以将这些指点进行总结归纳的话还是能够受益良多的。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觉得困顿主要是因为不能理解修行体系的关键。
武夫体系的本质就是如此。所以无论如何赵洵会尽可能的适应。
冯昊非常犹豫。
这段时间朝中可谓风云诡谲,变幻莫测。
局势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前一刻还是一种样子,转瞬间又会转换为一种全新的状态。
“或许接下来朝中又会掀起一股血雨腥风了。”
如今显隆帝的态度会决定局势的最终走向。
在弄清楚他的态度前,冯昊认为不宜盲目出手。
他也是这么跟太子李显坤说的。
在他看来,太子殿下现在最好的选择就是隐忍蛰伏,静待时机。
盲目出手的话只会露出破绽。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书院和道门似乎成了显隆帝的心腹大患。
至于西域佛门隐隐有后来居上之势。
这让冯昊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他在其中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如果无法猜透显隆帝的心思,或许就难以走对这最关键的一步。
一开始的时候冯昊跟郑介之间的沟通相当频繁,但是久而久之这种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
一来是为了避免被显隆帝抓住把柄。二来是为了积蓄力量。
目前他们尚且没有被显隆帝拿捏,就是因为显隆帝手中没有证据。
如果他们真的被显隆帝抓住把柄后果不堪设想。
再就是没有实质性的发现即便是碰面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一旦显隆帝真的有大动作,冯昊是一定会尽快跟郑介汇合的。
这个分寸其实还是很难把握的。
不管是冯昊亦或者其他人都得要慎之又慎。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这种关键时刻是绝对不能有任何失误的。
至于太子殿下
冯昊其实真的有些不放心。
若是太子殿下太过冲动的话或许会在接下来引发一系列的危机。
“目前看来太子殿下应该是很憋屈的,但是一定要忍住啊。”
太子李显坤的处境其实一直都不算太好。
尤其是在显隆帝开始刻意打压他之后。
如此一来冯昊也只能进行一番劝谏。
至于采纳与否还是得要看太子李显坤自己。
如今的局势如此扑朔迷离,走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
所以东宫必须要尽可能的求稳。
诸王这个时候可是一直在盯着呢。
一旦太子李显坤有任何的疏漏,接下来诸王就会一拥而上将其彻底撕碎。
在皇室只有强者才能屹立不倒。
弱者则会成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这一点太子李显坤想必十分清楚,冯昊也无需多言。
只是冯昊担心这个过程中会有人从中作梗,恶意制造冲突。
一旦太子李显坤真的跌入陷阱之中再想要抽身而出就太难了。
作为太子李显坤的拥护者,冯昊必须要尽可能的替他扫清障碍,清除陷阱。
必要的话冯昊甚至会调动全部不良人来进行监视。
诸王但凡是有任何小动作一定会被不良人发现的。
但是冯昊还是得要谨慎一些。
这个过程中很容易暴露自己,必须要做到滴水不漏才行。
要想真正拥立太子上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为此冯昊只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郑介看着一副残棋的棋谱出神。
这段时间虽然他已经在竭力的给太子李显坤输送真气,可太子殿下仍然没有突破六品境界。
这让郑介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修为境界这种东西有的时候真的靠的是天赋。
即便是天潢贵胄也不例外。
事实上太子李显坤和显隆帝在修行天赋上还是很类似的。
二人完全都是中人之姿。
如果不是他们的身份尊贵的话怕是这辈子都无法踏足修行者境界。
不过现实就是如此。
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
上位者就是能够获得大部分的资源,而身份卑微者很难占据到哪怕一丝一毫的东西。
事实如此,不管愿不愿意都得接受。
身份卑微者要想逆天改命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但对于太子李显坤这样的尊贵人物来说他们要想获得资源提升修为就很容易了。
不过郑介还是得要想点办法,尽可能保证太子李显坤提升的速度更快一些。
不然的话恐怕来不及了。
显隆帝在慧言法师输送真气之后境界修为提升的也相当之快,这种情况下一旦把太子李显坤远远甩在身后,将来就很难再追上了。
所以现在郑介至少要保证太子李显坤能够跟上显隆帝的提升速度。
思来想去,也只能靠武夫体系的淬炼硬抬了。
当然郑介并不知道太子李显坤究竟能够达到什么修为境界,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了。
“或许我该跟冯昊好好聊一聊了。”
之前他一直隐忍不发,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他不能再隐忍下去了。
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的。
如果一直忍下去,就会错失良机。
至于太子殿下那里
郑介也得去打个招呼。
这样一来才能够确保万无一失。
形势所逼啊。
郑介也没有办法。
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周帝国走向衰落。
如果大周帝国继续在显隆帝的手中治理下去,是肯定避免不了走下坡路的。
所以郑介只能选择跟显隆帝决裂。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一套儒家纲常一直限制着郑介的思想。
如果没有遇到赵洵的话他怕是一辈子都无法突破这个限制。
但是赵洵的一句话让他醍醐灌顶。
民为贵,君为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果显隆帝一意孤行,那么虽然是臣子也可以去劝谏。
劝谏不行的话就可以兵谏。
郑介并不认为自己是在谋反,如今他不过是在帮助大周王朝续命。
如果显隆帝不做人,那他就会辅佐太子登基。
太子李显坤可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
虽然他有些显得优柔寡断,可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能够拎得清的。
所以郑介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
只要能够顺势而为,还是有可能挽狂澜于既倒,帮助大周王朝重新走向巅峰的。
为此即便是他背上了骂名也无所谓。
他愿意为了大周王朝奉献自己的一切。
甚至是生命。
是时候开始发力了。
这一刻郑介没有任何犹豫。
太子李显坤这段时间可谓是茶饭不思。
父皇对他的猜忌越发严重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还认为是一时的问题。
可现在看来父皇是真的对他动了废黜之心。
再加上他的那些个兄弟在一旁煽风点火、火上浇油,李显坤感觉自己的好日子要结束了。
虽然碍于形势父皇不会立刻废黜他,但是只要有了这个心思那就是早晚的事。
李显坤必须要尽可能的为自己早做打算,这样才能够避免落得一个废太子的凄惨下场。
在这个过程中郑介和冯昊都来找过他。
太子李显坤也最大程度的给予了他们承诺。
李显坤很清楚,拉拢了这二人就等于是成功了一半。
这二人在长安城中的影响力不说比肩山长,却也至少能够与袁天罡掰掰手腕了。
当然,李显坤也很清楚仅仅靠这两员大将不足以扭转乾坤。
父皇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身边的高手不计其数。
何况最近父皇又和慧言法师走的很近。
这个妖僧据说乃是超品境界。
至于他和郑介谁更厉害,太子李显坤就不得而知了。
或许得等到二人真正交手之后才能看出个究竟吧?
但是不管怎样太子李显坤必须要小心提防。
慧言法师即便是为了将西域佛门在中原推广,也一定会抱紧父皇的大腿。
这种时候如果李显坤发动政变就是在和慧言法师作对。
他都能够想到慧言法师会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不过李显坤却并不打算退让。
因为对他来说已经退无可退。
他的背后就是万丈深渊,若是后退一步就会跌落悬崖摔得粉身碎骨。
而李显坤目前能够做的就是和郑介、冯昊抱团,时刻准备抓住机会起兵。
长安城很大,驻扎的军队也很多。
但李显坤关注的只有皇城和宫城部分。
若是再精细筛选一番,大明宫的禁军才是他最关心的。
如果可以收买这支军队,李显坤就能够拥有一半以上的胜算。
剩下的一半就要看临场发挥了。
哪怕是获得了这么多强者的加持,李显坤也不敢肯定自己一定能够获胜。
父皇肯定是会有后手的。
只是目前李显坤还不知道父皇到底会怎么做。
未雨绸缪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当下的环境中。
书院是什么态度?
道门又是什么态度?
这些李显坤目前都不得而知。
所以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不到最后一刻李显坤也不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
可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继续走下去了。
若是在这个时候放弃,那是真真正正的前功尽弃。
李显坤不甘心!
他绝对不能接受自己像个懦夫一样输掉这场皇位的争夺。
他的那些个兄弟一个个如同豺狼虎豹,觊觎他的储君之位。
但是他们算是什么东西?
李显坤是嫡子,是长子,是大周皇位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那些贱婢所生的庶子也敢跟他争?
若不是父皇老糊涂了,李显坤相信这些家伙没有一丝一毫的机会!
当然李显坤很清楚这个时候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被愤怒冲昏头脑。
如今他必须要首先稳住局势,进而寻找机会出手。
他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须要一击制胜。
他的那些兄弟可不会给他机会调整。
如果李显坤露出了破绽,那些家伙就会像嗜血的野兽一样凑到近前将李显坤分食!
皇家之争,兄弟相残,就是这么的残酷。
李显坤从小接受的教育就告诉他不要盲目的相信任何人,哪怕这个人是他的亲兄弟。
如今形势真的朝着手足相残,兄弟阋墙的方向发展。
不过李显坤并没有任何的慌张。
他对此很平静。
真正有实力的人是能够应对各种挑战的。
哪怕是面对绝境,李显坤也依然可以游刃有余的应对。
只不过李显坤有些担心书院和道门会出面插手。
这是唯一的变数。
尤其是书院,那个赵洵会是什么态度?
这个家伙可是出了名的爱管闲事。
却不知道这天家家事他会不会想要管上一管?
李显坤希望有机会能够跟郑介以及冯昊好好聊一聊。
他的心底积压了太多的东西,急需要发泄一番。
再就是他也需要一些合理的引导,以应对接下来血雨腥风的争斗。
皇位之争向来是不死不休的,李显坤必须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他在明,敌在暗。
若是李显坤稍有大意,就有可能会落得一个前功尽弃的下场。
那些平日里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兄弟也会在你虚弱的时候露出獠牙,狠狠的咬上一口。
所以李显坤不会对任何人放下戒备。
身为上位者,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制衡。
只要他能够平衡好诸方势力,还是很有机会能够成功登基的。
太子党如今在朝中盘根错节,势力很大。
只要太子李显坤登高一呼,必定会有很多人响应。
要知道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从龙之功。无数贵胄子弟抢着去拥立太子李显坤上位。
所以李显坤不需要过于的担心。
只要他接下来能够稳扎稳打,绝对是占据优势的一方。
至于父皇
多半是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这一切都是他自己作的,怨不得别人。
李显坤政变成功之后会请父皇写下退位诏书,退位传位于他。
如此一来李显坤也算是给足了父皇面子,也能够留下一个好名声。
大周朝的那些史官可一个个都是铮铮铁骨。
若是李显坤把事情做的太绝,恐怕不容易搏得一个好名声。
当然这些都是一切顺利的结果。
若是事情有变,李显坤也留了后手。
但他希望永远用不到这个后手。
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如今的太子李显坤已经感受到了大战前夕的那种紧张气氛。
他希望自己能够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发挥出色,将他的那些个兄弟一一斩落马下。
他才是大周皇储,是大周皇位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若是有人敢与他去争,李显坤一定不会饶恕!
西域,安西都护府。
大都护刘霖此时此刻心情可谓是相当的激动。
对刘霖来说当下的一切可以说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最开始的时候慧安法师在某种程度上给安西军造成了相当多的麻烦。
那个时候安西军上下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刘霖的压力毫无疑问是最大的。
因为刘霖必须要抗住所有的责任。
如果他无法抗住这巨大的压力的话,那么整个安西军就有可能土崩瓦解,分崩离析。
这是刘霖万万不想看到的。
一旦安西军真的走向了这条路,那么接下来他们就将面临万劫不复的境地。
刘霖无比的希望他能够将安西军团结起来。
一旦他可以将安西军集结起来,那么不管是面对任何的对手,不论是应对怎样的局面,都能够有效的处理。
这一点其实真的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如果安西军不够团结的话,就会在与敌人的对决之中落于下风。
刘霖无比的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从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求安西军拼尽全力。
当然,他更加要感谢的是贾兴文。
如果不是贾兴文及时的写信将青莲道长跟竹林剑仙两个人从书院请了过来,局势的发展就肯定不会像是他想象的那样了。
一切如此的顺利,恰恰就是因为他们之前请到了足够强大的盟友。
这两个盟友不管是从任何的角度来看都没有短板。
正是这两个盟友的加入,让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如果没有这二人出手的话,整个进程可能会拖延更长的时间。
因为在顶级修行者的面前,安西军能够做的事情确实相当的有限。
一人可当百万军,这可绝不是说说而已。
刘霖对于青莲道长吴全义以及竹林剑仙姚言还是很感激的。
有了二人的加入,安西军之前无法做到的事情终于做到了。
当然,对于刘霖来说,这只是一个契机。
接下来到底要怎么做还得看之后的发展。
慧安法师被杀之后,整个西域叛军瞬间就土崩瓦解。
整个西域完全就处于溃散的形势下。
这个时候刘霖只要率部登高一呼,绝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复西域。
安西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已经失去了对于西域的控制权。
西域三十六国也是对安西都护府和大周朝廷阳奉阴违。
他们明面上尊奉大周为宗主国,背地里却在搞着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着实是令人作呕。
刘霖其实已经忍了西域三十六国很久了。
他并非没有给过西域三十六国机会,可是现在看来,这些家伙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的。
这种情况下,刘霖自然不能再有任何的犹豫,而需要率领安西军勇猛冲锋,把西域三十六国打服打怕。
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刘霖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他知道这并不容易,但是刘霖必须要试一试。
西域必须要一统,必须要在大周的版图之下。
不仅如此刘霖还要把大周的文化向整个西域推广。
如此一来就可以靠着文化慢慢的同化西域三十六国。
中原文化的张力还是很强大的。
这一点是一般的小国所比不了的。
刘霖虽然只是一介武夫,却对儒家文化很感兴趣。
在他看来必要的话甚至可以请浩然书院的弟子来西域讲课。
未必要山长他老人家亲自出手,但是一定得要有书院的人坐镇。
毕竟书院的影响力实在是太过巨大了。
这种情况下不管发生什么,都能够最大限度的给到西域三十六国潜移默化的影响。
久而久之,西域三十六国就会变得由衷的推崇中原文化,会逐渐把自己当做中原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影响这种事情是潜移默化之中发生的。
刘霖很清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想真正意义上让所有的西域三十六国臣服,必须要靠文化影响。
这个过程或许会持续很久很久,但是刘霖不在乎。
因为他知道自己一定会做到的。
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诉求,而是所有安西军将士们的希望。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或许会面临极大的挑战,但是只要大家能够一条心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事已至此,刘霖必须要尽可能的推进这一切,看起来或许会无比艰难,但只要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一个高效的状态,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如果有必要的话刘霖甚至愿意在西域三十六国中建立书院。
这当然不是浩然书院那样的顶级存在,而是起到了一个宣传儒家文化,宣扬中原张力的存在。
如此一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影响,西域三十六国应该就会对大周文化变得愈发熟悉了。
刘霖知道朝廷会对此喜闻乐见的。
尤其是显隆帝最是好大喜功。
这种情况下显隆帝肯定会想要在他有生之年看到西域彻底的臣服。
这样一来,多年以后的史书上肯定会对西域之战浓墨重彩的书写一番。
而这番文治武功最终肯定会落在显隆帝的身上。
只要显隆帝能够获取到名声,他肯定会支持安西军的行动。
整个过程并不会让显隆帝费太多的心思。他只需要轻轻的勾一勾手指,就会有人迫不及待的替他卖命了。
如此一来刘霖就要就细节跟显隆帝沟通好。
只要显隆帝觉得没有问题,那就真的不会有什么太大关系了。
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显隆帝发现有一些不妥的地方,那问题可就大了。
刘霖很清楚显隆帝最是多疑。
尤其是对封疆大吏,以及领兵在外的将领。
王忠益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刘霖很清楚自己不能成为王忠益第二。
王忠益之所以会落得这种结局,就是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显隆帝的逆鳞。
他不仅没有意识到,而且还去触碰了显隆帝的逆鳞,这才会被显隆帝清算。
所以刘霖务必要吸取这个教训。
显隆帝是不会允许有人威胁到他的。
不管是王忠益亦或者是其他人。
皇权在显隆帝的心目中可谓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威胁到了皇权,显隆帝立刻就会翻脸。
即便是他的儿子亲人也是如此。
更不用说武将这样的外人了。
在整个过程当中,刘霖必须要消除显隆帝的疑心。
最重要的就是让显隆帝明白刘霖没有拥兵自重,谋求自立的心思。
只要显隆帝接受了这点就不会再有什么太大的意见。
但是刘霖也很清楚要真正做到这点需要付出的东西有很多。
他必须要尽可能的一点点的去推进。
如果操之过急的话效果肯定是不会好的。
刘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相当重大。他务必要抗住压力才行。
当然不排除显隆帝也会提出质疑。
一旦显隆帝真的怀疑刘霖和安西军,那就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刘霖目前能够做的事情相当有限,但在这个范围内他还是要尽可能的去争取。
不能因为很难做就放弃去做了。
而且刘霖也觉得大概率显隆帝不会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安西。
毕竟如今显隆帝是在努力修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