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户部的气氛都变紧张了

戴胄拂袖而去,房玄龄觉得有点尴尬。

要说这戴胄,前两年得了重病,差点一命呜呼,还是孙思邈和李宽联手救治之后,才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

不过,戴胄生性坚贞,有才干,又熟知律法,通晓文案。

在隋末的时候,就曾任门下录事,深受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的赏识。

可以说资历要比房玄龄还要老,今天被李治一个小孩挑衅,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也能理解。

“陛下,刚才说的科举考官的事情,微臣认为还是早点定下来为妙,眼看着再过一个月就要开考了,也好早作准备。”

往年的科举,有的时候在一月份,有的时候在二月份,基本没有定数。

房谋杜断,房玄龄的谋划水平,李世民一直是非常相信的,这一次也不例外。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分门别类之后,将各个州府的数据一一的录入。

这也算是变相的提高科举的公平性吧。

“道理是这个道理,你以为我不知道啊。但是戴尚书亲自吩咐要求加快进度,大家哪怕是晚点回家,也要加快速度啊,反正部里鲸油蜡烛管够,哪怕是你们奋战到三更半夜,也没有问题。”

“玄龄,你有什么提议的人选吗?”

更多的时候,他都是以大唐的利益,以李世民的利益为首要考虑事项。

虽然只是统计去年十二月和今年一到十一月的数据,但是要在年前拿出结果的话,还是很够呛的。

李治一脸认真,哪怕是李世民来了也没有注意到。

而明法、明算和明医科,却是有点后世的味道,比明清八股文一家独大要好多了。

而在户部之中,戴胄回去之后也立马亲自督促,加快税赋数据的统计,甚至还额外抽调了二十多名胥吏去帮助整理这些数据。

鲸油蜡烛虽然还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消费的,但是跟以前的蜜蜡、牛油蜡烛相比,价格已经低了很多。

而科举改革的整体效果也很不错,虽然明年才第三个年头,但是参加科举的考生数量却是快速上涨,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李治记得很清楚,严格按照李宽教授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来整理各州府的数据。

“陛下,考官人选,关系到科举大计,微臣认为玄成是个合适的人选。”

如今,明经科和进士科,算是比较贴近宋明时期的科举,当然,大唐不考八股文。

至于难度太高的秀才科,以及乱七八糟的俊士科、童子科之类的,全部都给取消了。

李世民前段时间听李忠汇报,说李宽在成立那什么观狮山书院的时候,夸下了海口,要让观狮山书院以后至少有一百名学子参加科举,要包揽明法、明算和明医科的状元呢。

鹅毛笔写字比毛笔要快很多,也省事不少,所以房子里的各州账本一本一本的纷纷被汇总到了李治的台账之中。

兕子很懂事的在一旁自己玩着,时不时李治要某个州府的账本的时候,还热情的要帮忙拿。

尚书省主持的科举,让门下省侍中担任考官,似乎有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