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不来西市,这里似乎更加的热闹了啊。”这么多伙计属于同一个东家,很容易惹出祸事出来啊。
“重农抑商,这几乎是历代王朝都在实施的方针,偏偏宽儿说商业的发展对大唐很重要。我们大唐要成为一个超越秦汉的存在,商业的繁荣就必不可少。之前我还将信将疑,如今看来,这个观点似乎也有他的道理啊。”
“听说知节府上新开了一家自行车作坊,专门生产那什么三轮自行车,莫非这些三轮自行车,就是出自知节府上的?”
“叮铃!”
这个年代,要经营一个一千人以上的作坊,压力是非常大的,也是非常困难的。
李忠暗暗庆幸,自己对自行车这个新生事物有着足够的重视。
立国初年,户部一年的税赋还不到一千贯贯。
“长安城里行走的三轮自行车,不是程将军府上的,就是赵国公府上的。长安城里,目前还没有第三家有在制作三轮自行车。像是刚刚从郎君身边经过的,应该是赵国公府上的,而后面那辆,则是程将军府上的。”
“一个面包新语就有一千五百个伙计?那其他作坊岂不是动不动就有成千上万个匠人?”
虽然他平时也很少有机会亲自来西市,但是每天都要看百骑司的各种消息汇总,五八门的东西,他都知道的不少。
哪怕是农户,日子也比以往好过了不少。
李忠对于大唐这些年的变化,是最清楚不过的。
“一百家分店?一家分店至少需要十个伙计吧?那岂不是面包新语就有一千多个伙计?”
“必须,如今户部征收的商税,已经占据到所有税收的三成之多,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按照这个趋势下去,不需要十年,商税就将成为大唐最大的税源。还有那各个作坊缴纳的税收,加起来的话,基本上我们的大唐的税赋,就不怎么依赖于农税了。”
原本以为兕子她们只是小打小闹,没想到搞出这么一个巨无霸出来。
这种场面,绝对不是奏折中的简单文字描述之后就能理解的,必须要身临其境的感受一番才行。
李世民一副商人打扮,李忠跟李君羡,一个打扮成管家模样,一个打扮成护卫模样。
这种局面,可就太来之不易了。
伴随着一阵阵自行车的响铃声,李世民一行人缓步走在西市之中。
“链条传动?齿轮传动?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没错,这个面包新语如今在长安城已经有超过一百家分店了,听说晋阳公主殿下她们还在考虑要不要把面包新语开到洛阳和凉州去呢。”李忠不愧是一个合格的百骑司首领,基本上李世民问什么,他都能答上来一点。。
虽然他也知道兕子的这家面包新语,生意很好,还挺挣钱的。
虽然贞观十五年还要一个多月才能迈过去,但是单单现在已经统计到的赋税数据,就已经超过了两千万贯了。
这要是分店继续开到其他的州府,岂不是到时候面包新语的伙计就要上万人了?
但是,如今大唐的百姓也好,勋贵也好,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按照李忠的估计,全年的税赋超过两千五百万贯,几乎是必然的。
“外观是差不多,但是两家的自行车还是有一个本质区别的。程将军府上的三轮自行车,跟楚王府下属的永久自行车作坊一样,采用的是链条传动的方式来带动车轮行走;但是赵国公府上的自行车却是别出心裁的使用齿轮传动的方式来进行。”
李忠觉得等到自己解甲归田的时候,都可以去酒楼里说书了。
大唐的各种事情,他基本上都懂一些。
“这自行车倒确实是个好东西,有了它们,百姓们对马匹的需求就没有那么迫切了,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马匹用来作战,用来耕地。”
李世民看着不时从身边经过的自行车,脸上露出了笑容。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