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上个月底,乱局被初步理顺。五万陆军的架子已经搭了起来,其中四个野战旅都接近满员,其余部队尚在等待新兵,但调动起来都顺畅了。彼时正逢湖北坏消息不断传来,清河边界也有元军异动,人心惶惶,于是管委会便当机立断决定在今日举行一场阅兵典礼,以振奋人心。同时,军队也真的该调动起来了。
阅兵队伍绕场一周浸满了观众热情后,便进入中央广场上列队。待到全体入场后,礼炮鸣响,郑绍明便走上前去,对着刚接通的巨大的收音器发表起了演说。广场上的一个巨大而新锐的扬声器同步传出了嘈杂却振聋发聩的声音:
“公民们,国民们,全体华夏子民们!
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乱世是什么样子,至少我还是记得的。当年,我的先祖就是为了逃避战乱,乘船前往了海外避世。数百年过去了,当重返中土之时,我本以为会见到一个和平、安乐的土地,然而看到的仍然是无尽的战争……
战争从未改变,现在不会,未来也不会!
人人都憎恨战争,渴望和平,然而战争就像附骨之蛆一般,缠绕在文明身上,永不散去……既然如此,那就接受它!
战争总会来临,但更重要的是战争以外的东西。同样是战争,难道鞑虏如同蝗虫一般的毁灭式战争能与我们的战争相提并论吗?看看你们的衣服,想想你们每天吃的东西,看看你们脚下的道路和周围的高楼,这些都是我们奋斗和努力换来的成果!都是文明的结晶!
我们是正义的,是进步的,是伟大的!我们的奋战,带来了文明,以后也将会把文明带给全世界!
然而现在却有人依然妄图重演一场毁灭式的战争,以无数生命和财富为代价,只为一点无谓的征服欲!这是可耻的野蛮,是注定要被历史所淘汰的!
话音刚落,广场上的官兵们就如同演练好了一般,齐声呼喊起了口号……
郑绍明在收音器前鼓了鼓掌,然后喊道:“很好!现在战争正式开始了,各位,奋战吧!”
阅兵队伍齐喊了三声“奋战”,然后便开始有序地离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将如同上次阅兵一样,离场后直接前往市北火车站,乘车赶赴前线。
在这个时代最先进的蒸汽机车的牵引下,他们足以在一日之内抵达清河前线,与他们手中先进的枪炮一样,这充沛而快捷的运力同样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武器。
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关上扬声器后,郑绍明依然站在主席台上,目送战士们离开。
同时,他口中喃喃作语,清点着自己手头的力量:“义勇军五万人,海军一万人,没有期望那么多,但也着实不少了。再加上各地警察也可算作准军事力量,还有海外归来的征召军,东海关税同盟内也还有滕国军万余人、齐国军近两万,再加上周边高丽契丹和李庭芝那边也有些兵可调用……林林总总加起来,怎么也有十万大军了。这十万大军用好了,完全可以横扫中原!可惜,还得再训练一个月才能真正成为完全体。”
这时他转头看向身后的李涛,问道:“陆军差不多安排妥当了,你们海军如何了,能出动了吗?”
海军遭遇的问题和陆军一样,在自以为安稳的情况下大胆地把包括两艘燎原级在内的一批主力舰撤回本土进行改装,结果还在船台上就收到了襄阳事变的消息,弄得焦头烂额。
李涛道:“差不多了。真炎号和燎原号虽然离改装完成还差一阵子,但新船风云号和雷霆号已经整备就绪,配备的辅助舰船和海军陆战队也编制到位,整个分舰队随时可以出动。”
郑绍明点头道:“很好,那就按计划,让分舰队尽快南下吧。我们暂时还需要元宋双方一直打着,好吸引火力方便我们的战略行动,但这局势不妙,万一真把元军放得太远可就出事了,所以我们的舰队还得去帮南宋一把才行。”
李涛也心有戚戚:“对,是得尽快了。元军要是突破了江州,那就散得到处都是抓起来可就麻烦了,还是赶紧去救场吧,希望我们到得不会太晚。”
“但愿如此。南宋本不该如此羸弱,可今年的一系列事变和分裂严重挫伤了它的元气,唉,真是造化啊,弄成这个样子。”郑绍明又遥望向了西南方,“但也别太悲观了,国难当头,总会有人挺身而出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