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王静辉简直不敢相信这个词是从皇帝赵顼的嘴里面说出来的,“圣上,我们是有很多时间,但大宋却没有这么多时间!党项人经过大顺城和定边军两次重大挫折之后,主力消耗殆尽,只余李清之泼喜军一部对大宋还有些威胁,但在党项人内乱之时,李清亦无可作为,况且臣还有一后着对付李清,李清实不足为患。我大宋正是要趁这几年难得的太平机会大力发展,争取在三五年之内趁着党项人元气大伤之际彻底解决西北问题,这才是上策!要加快我大宋国力发展,除了要靠王相变法图强之外,还要我大宋的伎术官员大力拓展新式武器和新式商品来为大宋谋取国利!”
“李清不为患?!”这样的话皇帝赵顼还是头一次听到,往日询问的时候,不仅郭逵这样正面和党项人作战过的将领也直摇头,就连王静辉也承认李清是个劲敌,怎么这个时候变成“不为患”了?
皇帝赵顼知道王静辉从来口不出虚言,好奇的问道:“李清治军严谨,是为夏主谅祚亲自提拔,朕听闻郭逵曾夸奖泼喜军也是战力非常,爱卿有何良策了代朕除了李清?!”
王静辉摇摇头,说道:“李清不过是强弩之末,臣有的是办法来对付他,不过最简单的方法便是造谣!臣听闻党项梁太后自谅祚在大顺城死后,便开始**宫闱,党项民间亦知,但碍于梁氏在党项实力庞大不敢名言,梁太后也是甚为忌讳,圣上只需要让那些‘党项和尚’多嘴几句,还怕李清不除?!就算李清自此不敢回兴庆府,在此党项内乱之时,李清身为一个汉人也要被梁太后视为眼中钉,而李清颇有华夷之防,一直和其国内的党项贵族不和,圣上或可策反,或可陷害,李清迟早要把人头丢在西夏!”
“就这么简单?!”
“有些事情战场上办不到的,那就在战场之外做文章!昔日秦赵大战,秦军不过就是一句谣言便活埋了四十万赵军,赵国自此一蹶不振,今日用在李清身上亦不足为奇!”
皇帝赵顼笑着说道:“人说小王驸马温谦如古之君子,现在却有如此诡异奇谋……”
“为我大宋百姓永免刀兵之祸,不为蛮人奴隶,臣这颗头颅都可舍得,区区名声又有何用?!”王静辉正色说道,“不过圣上应早下决心,提高伎术官员的地位,免得到时候水烧开的时候,却发现无米下锅!”
“朕是辩不过爱卿的,不过朕相信爱卿之策能中兴我大宋。朕今天就应了对爱卿的许诺,不过正如爱卿时常之言——饭要一口一口吃,伎术官员地位低下也并非是一日两日之事,便是我大宋历代祖宗也是如此,朕需要时间一步一步的来,不过朕答应爱卿,这不会让爱卿等上太久!”皇帝赵顼笑着说道。
皇帝赵顼终于开始下决心全面提高伎术官员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在今天他终于弄明白驸马长久以来所布局的原因,解决了许多令人非常棘手的问题,更是因为从驸马的经历上看,伎术官员在推动大宋国力发展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王静辉的坚持未必是正确的,但这种坚持却打动了皇帝赵顼,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交锋,皇帝赵顼想要看到能够将守城士兵降低一半却依旧能够稳守城池的火炮,他想看到伎术官员创造的社会财富,这一切都要以提高伎术官员社会地位,激发其奋发向上之心为前提,以前他还可以敷衍王静辉,不过一旦走到不得不做出决策的十字路口前的时候,皇帝赵顼终于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这个书最近更新在##六@@九@@书@@吧!!更新!
大宋熙宁元年腊月十五,皇帝赵顼在和驸马见面畅谈国事后的第二天,便向中书、门下两省发布诏谕——伎术官员可配鱼。中书省政事堂的相公们接到诏谕后心中为之振动,以往这样的诏谕不会引起这么大的振动,但在政事堂中的人都是宦海沉浮中最后的优胜者,他们从中嗅到了皇帝有意提高伎术官员地位的味道,联想到驸马王静辉和司马光在几个月前的嘴上官司,可想而知皇帝赵顼终于在这个问题上偏向了驸马王静辉,提高伎术官员地位,这条诏谕只是第一步而已!
“圣上,这只怕于礼不和!”
司马光手持诏书语气平和的对皇帝赵顼说道,但目光却集中在特准进入政事堂的驸马王静辉。经过几个月之前司马光、文彦博与驸马王静辉在《大宋明镜报》上的一段嘴仗,天下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提高伎术官员地位待遇的倡导者是小王驸马,王静辉作为倡导者被皇帝赵顼特准随同一起去中书省政事堂。不过此行对于王静辉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情——这是最后一战,也是开端之战!
“自雍熙元年开始,内外升朝文武官皆佩鱼。服紫者佩金鱼袋;赐紫服者则给金涂银;赐绯服者亦有特给。甚至连京官、幕职州县官赐绯、紫者,亦佩。但是,伎术官却没有这项待遇。大中祥符六年五月,真宗皇帝下诏规定:伎术官见佩鱼者,特许仍旧。自今未至升朝官,赐绯、紫者,不赐鱼袋!”司马光博学多闻,对于本朝典故烂熟于心,旁征博引之下使得众人在心中认为这确实是驸马有些多事了。
宋代,“服绯、紫者必佩鱼,谓之章服。”而伎术官即便是赐绯、紫者亦不能佩鱼。按照宋人的说法:有服而无章,殆与吏无别。可见,伎术官地位之低下,简直不能与士大夫同日而语,只能同胥吏相提并论。王静辉靠着强大的记忆力自然知道司马光所说的都是事实,并且他也做足了功课,对宋朝的官职体系下了一番功夫。
“君实相公,学生以为提高伎术官员地位待遇之后,可更好的激发其潜能,发明出更大威力的武器,这与国有利之事为何不谋?!”
“哼!不过是子无须有的火炮而已!”
王静辉听后笑了笑说道:“火炮正在试制当中,这本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学生也不敢用此说事。不过还请诸位相公能够听在下算上一笔帐——当今天下土地兼并一日甚过一日,大量农夫无地可种,每每盗贼不断,大宋律法诸位相公都知道,平常百姓谁愿意为贼?!不过是迫于生机被断,无奈之下不得已才为贼!”
“难道提高伎术官员地位便可以避免百姓为贼吗?”
“非也,但却是其中解决问题的关键!诸位相公都知道在下喜欢做些稀奇之物,但诸位相公可曾想过这些稀奇之物背后的寓意如何?!”
王静辉从袖子中拿出一块橄榄皂肃容对所有人说道:“这是在下杭州的时候发明的,用来清洗衣物和清洁洗澡之用的肥皂。按照大宋常规每户五人计算,一户每月至少要用一块,大户人家更多,要满足一个五万人的城市所用的肥皂,必须建立一个三四百人的肥皂作坊,但大宋超过二十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三四十座之多,汴都开封的肥皂作坊更是在千人以上!可以预见靠这小小的一块肥皂,大宋便可以吸收几万人的闲散劳动力,换句话说若是用在厢军身上,便是可以轻而易举的裁掉几万厢军,这还不包括销售、采购原材料、各地运输等等所相关的从业人员。诸位相公,当冗兵成为大宋的三大弊政之一,朝廷无可奈何的时候,各位可曾想过用着小东西来解决大宋的大问题?!在下只是一个脑袋,若是大宋所有的伎术官员的脑袋全部思考起来,那做出的东西更多,解决的问题就更大,诸位相公以为如何?!”
各位读者,不是戒念想这么晚更新,在下也喜欢温暖的被窝,不过没有办法,谁叫我码字慢,尽力保证更新中!请各位读者体谅!!谢谢!!!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小说阅读。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