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抬手挥开內侍,从御台之上一步步走了下来,至朱棡面前,目光落到了木匣之上。
朱棡扭动钥匙,木匣四面的壁板向外打开,取下顶盖之后,露出了一个黄布包裹,喉咙动了动,言道:“父皇乘时应运,戡乱摧强,终有海宇。开国十九载,励精图治,知人善任……”
“如今传国玉璽已归,儿臣进献,愿父皇龙体永泰,愿大明国运隆昌,愿大明旗遍插大明山河,愿日月之下,皆我华夏!”
朱元璋伸出手,解开包裹,瞳孔微凝。
这一刻,心怦怦乱跳。
螭龙盘踞!
青白玉石!
黄金镶角!
朱元璋抓住玉璽,微微发力,取出传国玉璽,看到了底部的鸟虫篆文的纹路,轻声笑了两声,隨后哈哈大笑起来,声音横扫在大殿之上。
这就是传国璽!
是传闻之中,失踪了数百年的秦璽!
秦皇汉武,他们用的便是这一块玉璽!如今,轮到了我朱元璋,轮到了我大明!
朱元璋的笑有些癲狂,有些入魔。
想想也是,老朱有很多宝璽,但没有一块刻的是“受命於天、既寿永昌”,而是刻的什么“皇帝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天子之宝”等。
这些宝璽,说句难听的,都是现造的,没啥太吸引人的地方,如果后来接班的皇帝不喜欢,完全可以再刻一些宝璽,换几个字……
武英殿里的玉璽,是至高无上的,也能一代代相传,但它不是世人公认的传国璽,更没有天命所归的沉重的歷史意味。
现在朱元璋拿到了这传国璽,饶是心性了得,也需要魔道一会。
但没有人说什么,官员一个个不顾序班礼仪,转身的转身,歪头的歪头,还有伸脖子的。这是传闻中失传无数年的东西,难得一见,谁不希望仔细看看……
“拿宣纸与红泥!”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朱元璋吩咐。
內侍赶忙將东西拿了过来,还搬来了一个桌案放到了大殿中央。
朱元璋將玉璽在红泥之上按了按,然后双手按著传国璽,重重压在了宣纸之上,左右上下用了一圈力,这才拿开来,看向清晰的鸟虫篆文,言道:“何人来辨认一番,温祥卿、开济,你们学问不错,来看看。”
温祥卿、开济等人围了上前。
开济盯著布帛上的印,连连点头:“臣读《册府元龟》,上面说秦始皇命李斯取和氏璧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璽,正面写『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於其上。臣观这印信字跡,如鸟如虫——温尚书,你看,是不是受命於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
温祥卿白了一眼开济,这个老狐狸是让自己出头啊,可到了这一步,谁敢说个不是?
这会就是一匹马,那也得成鹿。
不过——
貌似不需要指鹿为马,这东西,看著倒与传闻中的秦璽並无差別。
观外形像,尤其是那標誌性的金镶边。
还有这文字,確实是鸟虫篆字,跑不了,至於是不是受命於天、既寿永昌,还真拿不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