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
朱元璋看著封赏名册,陷入了沉思。
虽说公开廷议,敲碎了不少分歧,但大部也只是定了一个封、赏基调,统一了看法,肯定了南征北伐中的军功与作用。
具体到如何封,如何赏,这些事並没有定下来。
现在,五军都督府、兵部拿出了具体方略,只要批红用印,就可以转入下一步:
选封號,颁封赏。
只是在这最后时刻,朱元璋犹豫了。
权衡,再权衡。
朱元璋放下了名册,在武英殿踱步,思索著是否合適。
直至殿门打开,冷气跌撞到身上,朱元璋才拿定了主意,听过內侍的通报之后,朱元璋走到御案前,暼了一眼走进来的兵部、户部、礼部尚书,提笔划掉了两个名字,又添在了另一处。
內侍拿著名册,交给兵部尚书温祥卿。
温祥卿打开文书看了一眼,难掩惊讶,问道:“陛下,这,这合適吗?”
朱元璋反问:“有何不可,是他们军功不够吗?”
温祥卿老脸上闪过些许疑虑,但很快调整了状態,合上名册:“够了,臣认为此番安排甚是稳妥。”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就这么定了吧,翰林院与礼部擬定爵位名称与食邑等级,户部准备相应的赏赐,礼部准备封爵礼仪,这些事,暂且捂著吧,不要外传。”
温祥卿、李原名等人领命。
101看书 閒时看书选 101 看书网,101???????????.??????超愜意 全手打无错站
十一月二十二日。
大朝会。
在京文武,但凡能上朝的,毕至奉天殿,分列奉天殿內及外广场。
朱元璋君临宝座,內侍手持圣旨,声音倒也清晰洪亮:“朕本淮右布衣,提剑开天下。洪武初,元廷虽已北遁,然年年犯边,疲扰军民,终是大患。洪武三年、五年北伐,未曾灭元……”
“洪武十九年,以镇国公为首,运筹帷幄,布置精妙,诱使元廷南征,以山河口袋阵,歼元主力,俘元大汗,实为奇功,威名赫赫。念其位已国公,当厚赏赐——”
“赏镇国公黄金五百两,白银五千两,增食禄至八千石,加封顾治世为泰安侯,食禄一千石,赏玉如意三对,珊瑚一双、宝石十四颗……”
顾正臣有些惊讶。
没人说过自己的儿子封侯的事啊,而且,这不太合乎规矩啊。你要赏赐,给赏赐就是了,没必要將这份功劳转嫁给子孙。
徐达、李文忠、开济、薛祥等人面不改色。
魏观暗暗嘆了口气。
绕来绕去,皇帝还是觉得只给赏赐对不上顾正臣的军功,这才给了顾治世一个爵位。
不过,谁也说不出个不是来。
毕竟顾正臣此番立下军功,著实很大。
顾正臣还没谢恩,就看到內侍牵著顾治世而来。
只七岁的顾治世也很茫然,看了看顾正臣,一头雾水,不就是偷懒睡了个觉,怎么就被抓到宫里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