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目标:突破临近空间
与此同时,华夏。
由于太空渔船计划的特殊性,因此早在确定卫星入轨成功之后,负责发射任务本身的第二炮兵部队就已经撤离了琼省。
只留下常浩南他们这些技术人员,以及负责后勤工作的行政人员继续跟进情况。
当然,现在一切都已经落下帷幕,所以他们也已经没什么需要跟进的了。
其实按照最初的计划,早在昨天晚上,前方人员就应该分批从琼省撤回到京城。
只不过,常浩南却特地要求多留一天,准备去见见探空火箭发射场的负责人刘梦远。
而周平建也以“考察低纬度火箭发射场选址”的理由,一并跟着留了下来。
“因为我下一步准备研究稀薄气体动力学……”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常浩南点了点头:“包括快舟一号的研发经费,还有之前两次地面测试消耗的成本,也都已经做进去了?”
“我指的不是空天两用飞行器……至少现在还不是。”
“跨……跨大气层飞行器?”
在华夏第一次筹划载人航天工程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更加复杂,但运载能力和任务灵活性也更强的航天飞机方案。
“目前的jf14风洞只能还原高速度和高总温,要想研究一般在大气层内40km以下高度运行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来说倒是足够了,但对于飞行高度更高的跨大气层飞行器来说,仍然欠缺很多关键的理论要素……”
常浩南低头略微思索片刻,然后轻轻摇了摇头:“最开始我确实也是准备靠jf14风洞完成全部前期验证测试的,但在负责太空渔船项目的这段时间,我跟航天科工那边的同志交流过不少次,发现高度50-150km范围临近空间的飞行状况要比预想中复杂很多。”
“今天早上出发之前,我还专门打电话问过,他们说全都已经整理完成,这会儿应该已经发布到航天局的官方网站上面去了……”
“所以常院士您是准备以这里作为科研基地,进行一系列缩比的邻近空间飞行试验?”
“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后面的高超音速武器项目,但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一些和稀薄气体有关的理论问题,那么对于高超音速飞行器本身也会有所助益。”周平建面露些许不解:“可是我听说,力学所在密云那边不是已经落地了一台jf14超高速风洞么?”
常浩南组织了一下语言:
听到这里,周平建总算松了口气。
“从分类上讲,只要是以相对长时间运行在临近空间高度的,包括以火箭助推作为初段动力的全滑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甚至航天飞机,都算是跨大气层飞行器的一种。”
常浩南回答道:
常浩南则几乎不假思索地给出了回答:
而且您猜怎么着?
没想到现在真让自己赶着了。
以至于他稍微愣了一会儿,才终于反应过来:
“嗯……也不完全是。”
虽然时隔已久,但后者还是能回忆起其中的不少细节:
“而且就算国家未来在琼省建设新的航天发射场,也必定会选择一个靠近海岸线可以直接建造大型港口的的地方,您怎么突然想起来去视察那里的情况?”
过了一会儿之后,周平建看着远处已经依稀可见的发射场地,心头也突然泛起几分好奇:“琼省的这个发射场虽然名字里也带着火箭俩字,但过去快三十年里,发射过最大的东西就是起飞重量331kg的和平2号和285kg的织女三号,最多只能把十来公斤重的探测仪送到一百公里左右高的地方,甚至连亚轨道都算不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