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舆论(3)

元祐二年冬至节前一天,十一月癸亥(十五)。

一大早,刘安世就骑着马,走在前往御史台官邸的御道上。

几个元随提着灯笼,在前面给他开道。

刘安世的心情很不好。

昨日在范府的经历,让他烦躁,也让他忧心。

他知道范祖禹的影响力——作为司马光指定的衣钵弟子。

范祖禹在司马光的门生故旧群体中,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尤其是现在,司马光去世才一年多,远未到人走茶凉的地步。

若范祖禹真的如其所言,致书四方,宣告开除他的司马温公门生籍贯。

那么……

刘安世正烦闷着,前方的元随却停了下来。

他抬起头,看向道路前面。

却见着在冬日的晨雾中,整条宽敞的御道,有着数不清的灯笼火光,影影绰绰还能看到许多人影。

“怎么了?”刘安世没好气的问道。

一个元随提着灯笼,快步来到他面前:“奏知正言,似乎是开封府前的墙壁上贴了榜文!”

“诸多上衙点卯的官人,都聚在榜下围观!”

“榜文?”刘安世皱起眉头来,翻身下马,与那元随吩咐:“汝且替吾在此看管马匹,吾与其他人去看看……”

“诺!”

刘安世带着人快步上前,来到那开封府的大门之前。

一路上,他看到了许多熟人。

大都是他在御史台的中的同僚——这很正常,御史台的官署和开封府的官署,都在州桥以北的汴河北岸,位于横街两端。

御史台在南,开封府府衙在北。

两者之间,距离不过七八百步。

御史台后面就是过去的尚书省,尚书省进去就是皇城。

所以,御史们每日上值点卯和下值回家,都要路过开封府府衙。

只是,那些人看着刘安世的眼神,明显带着些异议。

好几个人甚至都没有和他打招呼,见到他就像瘟疫一样,远远的避开了。

这刘安世心生不安。

待他来到开封府府衙前的榜文下时,他在这里,看到了孔文仲、韩川、梁焘等人。

但这些人都是面色凝重,看着榜文不发一言。

“经父!”刘安世对着孔文仲拱手行礼:“究竟出了什么事情?”

孔文仲回头看着刘安世,叹道:“器之啊……”

“方今奸相当国,阻塞言路,离间君臣,竟欲使忠臣缄口,义士默言!”

刘安世举着灯笼,看向榜文。

他的瞳孔旋即紧缩,双拳紧握,不等看完刘安世就正色道:“奸臣好胆!”

“竟敢钳制舆论,阻挠宪司执法!”

“若使其得逞,天下苍生若有冤屈,该向何处申?”

“难道学唐人去哭昭陵吗?”

大唐故事,官民遇冤屈,皆至昭陵哭诉。

于是,有诗云: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孔文仲等人听着,脸色都有些尴尬。

因为,唐人再怎么样,至少还有个昭陵可以去哭。

而宋人……

去那里诉说自己的委屈,去何处倾诉自己的不满呢?

难道去哭永昌陵?

那恐怕回来就会被穿小鞋——说,你是不是心怀叵测,对朝廷有着二心?!

或者永熙陵?

得了吧!

太宗好意思受,没有人有那个脸皮去哭啊!

至于永定陵……

不提也罢!

永昭陵……

仁庙无子,哭也没用。

永裕陵?

这个在目前,虽然有些政治正确。

问题是,先帝虽然圣明,可其在位的时候,天下有一半士大夫被其放逐在外部用。

而另外一半士大夫,天天在朝中勾心斗角。

刘安世却是无视了其他人的尴尬,他握着拳,对着周围所有人大喊:“诸公!诸公!”

“奸臣意欲阻塞言路,蒙蔽圣听!”

“吾辈世受皇恩,报国死事,就在此刻!”

“我欲扣阙相告,面见天子,陈说奸臣之罪!”

“可有欲与吾同行者?”

刘安世心里面很清楚,除了扣阙之外,他已经无路可走了。

然而,他喊完之后,不止是孔文仲等人,都下意识的远离了他一些距离。

其他人更是提着灯笼扭头就走。

“尔等……”

“竟这般畏惧权贵?”

“还有没有士大夫风骨?还有没有士大夫节操?”

士人之德,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怎么能害怕奸相,就畏缩不前?

你们不跟着我冲……

我怎么死里求活啊!

前有范祖禹,要开革我的司马温公门生籍贯。

后有宰执集议,张榜公示,要严肃御史台法度,从今以后,御史言官,若风闻奏事,弹劾宰执,须列出消息来源,且具保上章,若查实为诬告,则要问罪。

所以……这是他最后的求生机会了。

若不能逼着都堂,撤出此文。

那他就将成为,第一个被送上祭台献祭的祭品!

谁叫他已深罪于左相!?

然而,即使刘安世已经使出了包括道德绑架和激将计在内的手段。

但人群远离他的速度,却半分不减。

甚至跑得更快了!

就连孔文仲,也提着灯笼,迅速的远离他。

这是怎么了?

刘安世完全不懂。

直到,一个人走到他身边。

“正言,难道还不知道?”

刘安世回过头,看向那人。

是殿中侍御史刘次庄,现在御史台内明面上的三号人物,实际上的二号人物——自傅尧俞进入东府,御史中丞就长期空缺。

于是,本来作为副手的侍御史知杂事就成为了实际主持工作的中司。

而原本由侍御史知杂事所领的差事,就分别交给了两位殿中侍御史。

刘次庄就是其中之一。

但……

他是新党!

过去两年,没少找刘安世这个司马光门生、旧党清贵的麻烦。

刘安世看着这位昔日的政敌,拱手请教道:“还请中叟公赐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