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收割小麦的时候,外公拿着镰刀走了过来道:“天明,小麦不要全收,留一块地给我。”农作物增产的因素很多,植株大小就是一个重要因素,成熟水稻的植株大约半米高,小麦一米,玉米的植株高度多在两米以上,这就有个规律,植株高度越高,增产潜力越大。因为能量堆积是需要大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参与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龙平就曾做过一个梦,梦到了一颗白米树,树上结的全是白的大米,然后笑着就醒了。

来到四号大棚空间。

“伯父,这些小麦的产量怎么样?”

“单株稻粒平均在100粒以上,平均千粒重60g左右,远远比我想象的要好,用这两个数据计算产量的话,我估计,一亩稻田的水稻产量,能达到1100公斤左右,这比袁龙平的三系杂交水稻的产量还高。”

“天明啊,有没有镰刀什么的,我们开始收水稻。”

天明拔下一个带有长长毛绒的麦穗,数了数上面的饱满麦粒,四排凸出的菱角,每排二十粒,一株成熟小麦,就是80粒麦粒。

天明说完,打开异能空间将一块金色稻田笼罩后,腾地一收,这块田里的水稻连茎叶带稻谷,全被他收进了异能空间,

看着高高的玉米地,天明道。

刘生祖上前阻止,什么叫种地?只有从插秧开始,直到将一株株的成熟水稻放倒。这个收获的过程。才能品味丰收的喜悦,天明这样一搞,快是快,但种地的意味就少很多了。

用异能脱粒、收集、装袋,拿出一台磅秤,开始测算产量。

“这些稻田在种播种的时候,选用的稻种并不是最优良的品种,植株的种植密度也不是很高,如果选用合适的稻种,再加大一点种植密度,亩产提高到1500公斤都有可能。而且,小空间的光照时间长,水稻只要三个月就能成熟一季,这在外界就是一个月的功夫,而小空间的环境十分稳定,可以不断地种植水稻,也就说,小空间1亩稻田,至少等于外界10亩地。”

很嫩,含水量很足,一口咬上去,甜汁在口腔中爆开,扑鼻香气冲入鼻孔,让人胃口大开。

程东提着一个篮子钻进了两米多高玉米地不见人影,只听到梭梭梭的声音,他正在疯狂地掰玉米。

第一块地产量:1182公斤

一、二号大棚他已经看过了,里面六叶草几乎完全成熟了,估计过几天就能结果了,黄枣树也窜到了一米多高,比在地球长得还快。

想了好一会后。他只能将原因归结于“小麦更适合在小空间生长”这点上了。倒也没有太过探究。稍稍惊讶一会后,跟着天明来到了五号大棚空间。

……

小空间光照充足,各农作物尽情释放着其增产潜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从水稻到小麦再到玉米,产量一个比一个高的原因。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哎呀,你这样收有什么意思?拿镰刀割才叫收割。”

程方文和薛红夫妇手里也各拿着一根玉米,尝了尝后赞不绝口,这种玉米,比在外面卖的任何一种玉米都要好吃。

小麦麦粒比水稻谷粒大很多,大概是一倍左右,不过密度稍小,含粗纤维多,千粒重大概80g左右。

程方文拿着个本子记了起来。

程方文点了点头,只是稍稍有些遗憾。

玉米的原产地是美洲,16世纪传入h国。因为其适宜在多个地区种植,产量较一般的小麦和高粱高的多,成熟后可生吃,非常好吃,老少皆宜,便成了很多地方的主食,如玉米馒头、玉米馍馍,养活了千千万万的h国百姓,玉米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

“程东,别玩了,我要收玉米了。”

五号大棚空间内种的都是玉米。

程方文再又心想:“现在国家需要的粮食缺口较大,至少要开垦2亿亩土地才能弥补缺口,而如果将种粮任务放到小空间,只要开垦2000万亩土地,就能堵上这个缺口……这实在是太激动人心了。”

小空间环境比外界适宜,水量充沛,小麦亩产1000公斤,几乎没有半点夸张。

称重统计后。平均亩产1182公斤,比预估的高了近200公斤,这有点出乎程方文的预料。

“哦哦,马上出来。”

程东提着一个装满玉米棒的篮子,踉跄地从玉米地中走了出来,这些玉米太沉了。

预留一块玉米地给外公外婆收割着玩,剩余十四块地的玉米,全被天明收进异能空间,地面上留下了光秃秃的秸秆。

不出所料,放在磅秤上称了半天后,玉米平均亩产量:3188公斤。

玉米营养丰富,蛋白含量很高,能够当人的口粮,可以榨油,还可以饲养动物,可以当做副食品生产原料,用途极其广泛,加上在小空间的变态产量,在小空间种1亩玉米,等于在地球种30亩地了,一想到此,程方文觉得留在小空间搞农业,大有可为!

……(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