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流的上游源头,我们种了五百万亩麦米,麦米的总产量。大概为100万吨左右。顺着河流往下,又种了一亿亩地球麦。总产量大概为5000万吨,再顺着河流往下,又种了五千万亩的水稻,总产量大概为2500万吨,再再往下,是五千万亩的玉米,总产量大概为2600万吨……一共有三亿亩左右的土地,都将在这段时间内完成收割工作,产出的粮食总量,大概为1.1亿吨左右!”这些专业的东西。明听得头都有些大,便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道:“亩产量什么的不用这么详细,我想问的是。总产量够不够用?”
而且,这些收割机是燃烧柴油驱动的,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补充柴油,但收割机都跑到几百公里之外了,补充柴油是何等的困难……当然,柴油是由蓝星人驾驶着专门车辆送过来的,但这个过程,耗费的人和时间会越来越多。
当然,最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粮食远距离运送储存的问题。
这些的时间,明都在蓝水星忙活着粮食收割工作。
这样收割方式,一开始效率还行。五万台收割机,能做到一收割五千万亩粮田。
明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忽然灵光一闪道:“粮仓建多了,管理是一个大麻烦,不如这样,我造一万个容量在一万立方米左右的空间箱出来,让蓝星人带着这些空间箱,跟在收割机后面,及时把收上来的粮食收到空间箱里,这不就解决了粮食运输和储存的问题了么?”
“够,怎么不够!”的这个,程方文更兴奋了,指着面前的一片麦米田道:
程方文走到一台无线电发射装置面前,将一个话筒拿在手中,对着话筒道:“所有农机准备,开始收割!”
还有一个让他十分担忧的是,蓝水星本土的一些奇特微生物,对某些种类的地球农作物非常感兴趣,这些农作物才种出来不久,就受到了这些微生物的感染,全部生病死亡,譬如高粱,到了拔节期,忽然患上了大规模枯萎病,不到一周,五百万亩高粱全部枯萎,种植这些高粱的工作,全部白费了。
收割的命令发出之后,五万台已经预热完毕的联合收割机,加大了发动机输出功率,出气管冒出一股浓浓黑烟,机器启动,五万台联合收割机,在农机手的操作之下,冲击了麦米田,转动镰刀臂,将金黄色的作物,收进到了机器之中。
“1亿吨粮食,差不多够用了……”明心里想着,转头对程方文道:“伯父,不用再等了,开始收割吧。”
但程方文最终还是松了一口气,因为地球的麦、水稻、玉米这三种主要农作物,在蓝水星这边生长的非常好,没有病虫害(蓝水星这片刚发生洪灾不久的大陆,可以连一只昆虫都没有),没有老鼠(可能有,但现在还未出现),没有遇到微生物侵袭,在最佳的生态环境中,飞速生长,源源不断地产出吃不完的粮食。
明从异能空间中。取出了十几台符文摄像机(这种相机,是明自己设计的符文摄像机,采用符文锁定技术,可在一瞬间。将一百亿个像素点锁定至一张不到邮票大的底片中,拍出的照片清晰度,超过地球任何一种相机),放到高空、半空、地面等各个高度,斜角、仰角、俯角等各个角度,咔咔咔,拍下了数百张照片。
在麦米田的上游边缘,两百多公里的金黄色的农田边际线上,五万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已经准备完毕,收割机后方,跟着五万台履带式粮食运输车,再在后方,建筑工人们已经修建了五十座巨大的粮库,每座粮库,可容纳粮食十万吨。
“诶!”
“还行,蓝水星这边的气候好。麦米这种农作物一年可以种三季,综合来看,产量还是不错的。不过……”语气一转,程方文脸上带有一丝得意地道:“我从地球带来的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种子。在这片陆地上种植之后,或许是因为土壤肥力的缘故,在这边长势都非常好,加之阳光、雨水、温度等环境适宜,平均单季产量,都在1000斤以上……要知道,我们并没有给这些土地施什么肥,仅仅依靠土壤本身较为均衡的营养元素,就做到了比地球那边还高的产量!”
……
“轰隆隆!”
程方文一脸焦急地对明道:“如今之计,是在粮田两边,造一些粮仓,容纳那些远处收获的粮食,或者增加运输车的数量,把粮食运回来,而且,这个问题要尽快解决,因为气显示,过几会有一个海上风暴席卷陆地,很大可能会经过粮食产区,而现在的粮田基本上都成熟了,不全部收上来,肯定会出现大面积减产!”
这样算起来,三亿亩粮田的粮食总产量,大约为1.2亿吨左右,比程方文估计的还要高一些。
1.2亿吨粮食,蓝水星这边一千多万的蓝星人,肯定是吃不完的,为了处理这些粮食,明便留了两千万吨粮食在蓝水星,带了三千万吨粮食到红巨星,至于剩下的七千万吨粮食,明找到何书记,以一千元一吨的优惠价格,全部卖给了国家。
……未完待续
...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