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等人收缴了伪军们的武器,把炮楼里洗劫一空,带着队伍离开了。

今天一大早,村长好说歹说,镇长王大用才答应出面解决此事。镇长、村长等人,从镇子上买了一批猪肉、鸡蛋和蔬菜,准备到高家庄炮楼,替西王庄百姓求情,顺便把李狗剩的侄子赎回来,至于李狗剩的那些货物,就算是孝敬给张九龄了。张九龄见到了李狗剩,直接就跪在了地上,他大声说道:“李狗剩,李爷。俺张九龄有眼不识泰山,得罪了了您老人家。还望您大人大量,饶小的一条狗命。”说着,一个劲儿的磕头。

张全本来满腔怒火,准备亲手毙了这个张九龄。看到伪军们这么快就投降了,心里的火气就小多了。而且,他看到张九龄的样子很滑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一笑,火气也就没那么大了。他对张九龄说道:“饶了你也行,不过,你得照俺说的去做。”

但是桃山的土匪们,信誓旦旦地告诉村民们,无论有了什么事情,桃山一定会替他们出头的。

张九龄看到张全等人走了过来,立马跪在了地上,磕头如捣蒜,一个劲儿的求饶。

李桂山私下里找了平月的县长,向他通报了这个情况。县政府就通知了西王庄所在的镇子的镇长,让他们今后

自从桃山上来了土匪之后,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这个村子百姓们的日子已经开始好了起来。家家户户都愿意跟山上的土匪做生意,他们向土匪出售自己家的土特产,或者到别的地方去贩运来一些货物来进行转卖。生活水平比以前高出了许多。

张九龄一听自己能够捡回一条性命,顿时松了口气。他急忙说道:“谢谢二当家的饶命之恩。您老人家的吩咐,小的一定照办。”

村长和村里的几个有威望的人商量了一番,连夜就到各家各户收齐了治安费。村长就前往镇上,要找镇长出面,去高家庄炮楼,向张九龄赔礼道歉,请求人家的宽恕,不要将他们按照通匪处理。

官府的苛捐杂税很重,日伪军还时不时的进行搜刮,村民们当然不愿意交这笔钱。他们将信将疑,决定按照土匪的意见试试看。反正如果官府追查他们,他们就说是土匪们逼着他这样做的。于是,村民们硬着头皮不再交税了。

很快,村长和镇长都认出来了,这家伙竟然就是个蛮横的张九龄。

张九龄担心土匪们放不过自己,于是就学着他从戏台上面看来的《将相和》里面的老将廉颇,脱下了上衣,从伙房找到了一些树枝子,捆在了自己的背上,然后就带着手下的官兵,出了炮楼,放下吊桥,迎接桃山的土匪。

张九龄回去之后,就向着治安军大队长李桂山做了汇报。

镇长王大用来和王村长陪着张九龄来了。村民们看到张九龄那一副狼狈的样子,心里都很痛快。对于事情的缘由,他们也都猜到了几分。于是,大家都纷纷围在周围看热闹。

在他们跟山上的土匪交易的时候,土匪们告诉他们,以后用不着再向官府交任何税收。老百姓们虽然心里高兴,但是却不敢相信。他们认为官服知道此事以后,会认为他们通匪,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经过了这件事情之后,西王庄的人们都欢欣鼓舞,觉得今后的日子有盼头了。而且,他们觉得自己腰杆很硬,今后再也不用担心有人来欺负他们了。

不再向着西王庄等三个桃山周围的村子收税,就当做是本地区没有这三个村子。

现在全村的人都开始有些后怕,都决定以后不再跟桃山的土匪来往了。少赚点儿钱不要紧,万一被官府认为通匪,掉了脑袋就划不来了。

昨天晚上,前去赶集的李狗剩跑了回来,大家看到他凄惨的样子,全都慌了神儿。虽然他说桃山上的土匪答应帮他出头,可是村民们都不敢相信。

村长想起了李狗剩的话,已经猜到了几分。不过他可不敢贸然表示出来这个意思,他说道:“张队长,俺们村儿里的李狗剩就是个四六不通的家伙,您可别跟他一般见识。治安费的事情,俺们都已经收齐了,还请您开恩,放过他的侄子吧。”

张九龄惊恐的向着四下望望,摆了摆手,又双手抱拳向村长作揖行礼,说道:“王村长,你莫要再说这样的话了。不是李狗剩李爷不懂事儿,而是俺有眼不识泰山,还请王村长帮着说说好话,把这个梁子揭过去。”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桃山周围的17个村子,都享受了跟西王庄一样的待遇。平月县和寿城县把这17个村子,从他们的税收账目上勾去了。

这17个村子的村民们,得意洋洋,向他们的亲朋好友友炫耀他们的美好生活,令生活在其他地方的百姓们羡慕不已。从此,这17个村的村民们,都成了桃山游击队的堡垒户,对于周围日伪军的动向,他们都会及时向桃山游击队进行通报。

这天早晨,高九一如既往地带着特战队员们下到山谷里,开始一天的军事训练。他刚刚宣布完了今天的训练科目后,就看到一名警卫队的队员,从山上跑了下来。他向高九报告说,王玉玲接到了一封重要的电报,请九爷亲自回去翻译。

高久回去后不久,又派人下来,叫张全、郭恒明和杜生喜回去开会。

电报是军统济南站副站长周名山发来的,郭恒明看完之后,满怀期望的望着高九,他说道:“九爷,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啊。”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