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围住了高九
高九在重庆停留了一天,分别跟林燕妮和欧阳雪见了面,给欧阳雪留下了100万大洋,让她换成米金汇给在米国的萧雅彤,然后让欧阳雪给他安排了飞机,飞往南阳机场。
在王金栋的陪同下,高九会见了第41军的刘军长,商定了当日军大举进攻鲁西南时,第41军派遣部队进行策应的事项。他们主要的任务是作出佯攻,威慑敌人,防止山东日军联合河南方向的日军进攻鲁西南,确保鲁西南西南方向的安全。
然后,高九就来到了鲁西南军分区独立团的驻地。
鲁西南军分区司令员高洪、政委陈约翰已经提前接到通知,赶到了独立团的驻地。
在作战会议上,高九说道:“日军大举进攻鲁西南已经势在必行,为了防止鲁西南地区抗日根据地遭到破坏,我计划设法引诱日军首先围攻桃山,在桃山大量消耗日军。
鲁西南军分区、以及鲁东南军分区,对日军进行牵制袭扰。如果日军分出部分兵力进攻鲁西南军分区的抗日根据地,必要的时候,我会请求guo军第41军进行增援。”
高九这是把这次作战的主要责任都揽到了桃山上,高洪、陈约翰等人都很感动。
刘生宇按照跟高九商量的策略,告诉滨田义至说,听说高九已经回到了桃山,暂时还不敢肯定,他需要派人详细地去了解情况。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日军第102联队联队长急眼了,再次组织了进攻。这次他们冲过了半山腰,就遭到了大量的迫击炮的轰炸。
离别是令人伤感的,姜小妹明知自己会难过,可是她依旧坚持去送高九,然后望着高九远去的背影潸然落泪。
滨田义至是个仔细的人,他亲自去见了给刘生宇提供消息的人。那人说桃山的人下山来采购婚礼用的东西,说高九此时肯定是在桃山。
5月21号凌晨,日军第127旅团封锁了桃山周围所有的出口。清晨,日军出现在了桃山外围阵地的前面,战斗正式打响了。
第二天中午,刘生宇过来向滨田义至禀报说,他听到了消息,高九最近会一直留在桃山,因为桃山的六当家冯秀才要大婚了。
到了第二天中午,日军的主力部队大部分赶到了。一时之间,平月县城、寿城县城以及桃山周边的所有村镇都挤满了日军,数万日军像蝗虫一般,遍地都是。
他们只好出动步兵向山头进攻。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日军的尖兵部队爬到了半山腰,就被猛烈的火力打得所剩无几。日军的大部队开始进攻,被交叉火力打得伤亡惨重。
高九利用桃山消耗日伪军部队的主力,这会极大地减轻鲁西南军分区的压力,防止根据地遭到严重的破坏。
松田将军接到电报之后,立刻向第12军司令部做了汇报。日军第114师团,以步兵第127旅团旅团长秋山充三郎少将指挥步兵第45联队、步兵第102联队组成快速机动部队,全部乘车,连夜前往桃山,要将高九围在山里。大军随后跟进,坚决要拿下桃山,彻底消灭高九匪帮。
接下来,高九不厌其烦地对独立团接下来的作战行动,进行了指导。
高九静静地抱着姜小妹,听姜小妹像一只快乐的百灵鸟,不停地倾吐着她对高九的思念。
为防止第12军懈怠,日军华北派遣军参谋长酒井中将特地从北平飞往济南,监督第12军执行这一次扫荡桃山的作战行动。
步兵第127旅团旅团长秋山充三郎少将,没有吃过跟桃山游击队打交道的苦头,他想抢功,直接就指挥着步兵第102联队,向桃山外围阵地发起了进攻。
终于,高九要离开了,李成武、石建龙等人,已经等在了门外。
战斗打响之后,日军的第102联队很快就吃到了苦头。他们按照标准的步兵进攻战术,首先开始炮击,想摧毁桃山上的阵地。一阵炮击过后,他们看到山上那些碉堡基本上是完好无损。
一会儿进攻就这么结束了,日军损失了一百多人,连半山腰都没有上去。
在山谷的另一侧,日军第45联队也发动了进攻。他们的结局也差不多,两次进攻损失了将近300人,桃山游击队依旧毫发无伤。
自从高九到了独立团,一直紧张忙碌,姜小妹基本上没有跟他单独相处的时间。好在高九要离开独立团之前,留给了她一个小时的时间,两人在一起说一些悄悄话。
当天下午,日军没有发动进攻。游击队员们躲在坚固的工事里,吃着可口的饭菜,谈笑风生。
为了剿灭鲁西南地区的抗日武装,由华北派遣军进行协调,河南方向的日军第38师团从西南方向进攻鲁西南,配合山东方向日军的作战行动。
高洪和陈约翰等人当然希望自己手下能有一支有力的拳头部队,看到高九如此的大力支援,他们都表示了感谢。
高九已经跟王金栋说好了,由新编第187师支援给姜小妹独立团一个营的装备,高九再提供5万大洋,让他们迅速完成整编。
他的胡子蹭得姜小妹有些发痒,她格格娇笑着。
日军大本营下了死命令,日军第12军也给参加围剿桃山的部队下了死命令,让他们不得以任何的借口,拖延向济南方向集结兵力。
此时的桃山除了原有的人员之外,周围17个村的精干民兵九百余人,也全部进入了桃山。他们在桃山特战队的队员们的指挥下,分别坚守各处防御工事。
为了消灭可恶的高九,松田将军给滨田义至下了死命令,让他务必掌握高九回到桃山的准确时间,以便能够将高九围在桃山里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