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几天的行军,高九等人来到了八路军冀东第三军分区。昨天在接风宴上,周名山已经见过了高九,听说高九找自己,他赶忙就驱车过来了。
电台报务员们按照高九的提示继续寻找,在电报上找到了好几组相同的词。
高九正想见到姜小妹,于是吩咐飞行员调头,返回知远县城。
说到这里,他就给周名山打了电话,让他过来一趟。
在战争年代,军事单位的电台不仅仅是用来相互传递消息的,他们还会大量地接收各种不明的电报,提供给上级部门,用来破译敌方的电报密码。
张全、杜生喜、冯秀才和耿华等人都说没有什么事情了。
第三军分区的领导们表示坚决服从上级的指示,全力配合桃山游击队的行动。
老朋友见面分外高兴,高九跟他们寒暄了一下,用目光搜寻姜小妹的身影。
高九给军统总部回了电报,让他们等自己的消息。
在城外的机场上,高洪、陈约翰、杨炯、黄水根都来迎接。
地下党负责人根据对高九的了解,提议将这个任务请高九的桃山游击队来完成,上级批准了他的建议,于是他就跟姜小妹一起返回了知远县城,面见高九来谈这件事情。
军分区的领导们事先已经接到了上级的指示,在这一带进行了搜索,却没有什么线索。
高九也喝光了杯中的酒,他说道:“咱们永远是好兄弟。”
冀东这一带,在奇奇事变之前就已经被日军占领了,可以说日伪的统治比较牢固,无论是军统还是地下党方面,在这里的根基都比较薄弱。
高九对照着这些电报,很快就在上面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符号,这个符号翻译过来,是日本的金刚二字。
高九问道:“刘生宇我打算带他去金三角,你们看如何?”
高九对第三军分区的那些电台报务员们说道:“你们把所有带有这个字眼的电报都找出来,从这些电报里再找出相同的词来。”
周名山笑道:“这件事情好办,我想那些鬼子们肯定愿意,他们也不敢不愿意,呵呵。”
办成了这件事情,那个小特务果然又得到了300大洋的奖励,军衔晋升到了少校。
这天晚上,高九又去见了刘生宇,两人畅谈了好几个小时,喝了不少的酒。
陈约翰说道:“高先生,姜部长到上级机关开会去了,昨天刚刚离开,她让我们代她向你问好。”
高九在南方方面军区域的抢劫活动已经结束了,周名山就回到了这里,继续担任军统南阳站的站长。
事情很快就弄清楚了,这个代号金刚的是一个日军的单位名称,,那些其他的相同的代码翻译出来,是山洞的的意思,可以确定,这个单位就是在这一带的山区的某一个山洞里面。
刘生宇笑道:“九爷,您就放心吧,我马上就跟他联系。”
王金栋说道:“高兄弟,在你的帮助下,咱们南阳地区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大地增强了,可是这里的市场太小,能不能跟你的金三角联合起来,就比如说,今天你参观的铜矿产量很大,南阳地区自身消耗不了,这些铜也不能卖给日本人,你看能不能销往金三角。”
他说道:“再等等吧,以后有的是机会。你们再好好想想,这里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处理的?”
第二天上午,地下党负责人单独跟高九谈话,说有一件事情想请高九帮忙。
张全说道:“九爷,他现在虽然上了桃山,可是寿城县城治安军大队里面还都是他的人,实际上是他一直在暗中指挥,最好还是让他留在这里。”
九爷我敬你一杯,先干为敬。”说完,刘生宇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到现在为止,高九已经有了与金刚这个词相关的17封电报,有了这些资料,高九就开始破译日军的密电码,虽然他不能破译出完整的日军的密电码,但是这些电报中提到的重要的内容,他基本上可以翻译出来。
见面之后,地下党负责人十分知趣,跟高九简单地寒暄了几句,就告辞离开了,把时间和空间让给了高九和姜小妹。
两天后,电台报务员们和贾六又已经在接收到的三份电报中,找到了与面电报中相同的几组电报代码。
高九说道:“周大哥,这里的铜矿积压了大量的铜锭,金三角那里很需要,你派人去找日军第二航空队,就说我想跟他们做生意,让他们帮助我把这些铜送往金三角,我会付给他们运费的,不过运费要便宜一点。”
根据地下党负责人提供的情报,可以确定日军的那支防疫给水部队,就在这一带,但是这一带有五个县那么大,其中还有很多的山区,日军刻意地隐藏这支小部队的消息,要想找到他们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金山角的确是需要大量的铜,不过高九在周边的国家以及云南都已经找到了供货商,这里距离金三角太远,中间还隔着日占区,这个生意不好做。
欢迎酒宴过后,王金栋陪同着高九参观了南阳城的工业,还专门参观了金矿和铜矿。
打鬼子的事情,高九是责无旁贷的,他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地下党方面已经无法提供相关的情报了,军统方面对此也无能为力,这一切都要靠高九自己来解决。
随后,高九和王占奎等人就上了飞机,飞往了鲁西南。
然而这一带的山很多,仅仅靠着这个提示还是很难找到的。
高九又提供了一个思路,告诉他们,日军这支部队有很多的设备,他们不太可能搬运这些设备翻山越岭,因此一定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不会在深山里面,应该就是在附近的山谷里。这就大大缩小了搜索的范围。
第三军分区首长们自告奋勇,派出大量的侦察员,对于这一带的山区去暗中侦察。
第三军分区的侦察员们熟悉这一带的地形,他们走访了山区周围的村庄,特别是那些经常进山的采药人、牧羊人等等,很快就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看一道山谷里,有人看到过日军的一些蒙着篷布的卡车开进去过。他们村里,还有一个牧羊人经常进入那个山谷去放羊,有一天他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过。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