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卢杞这也是秉承了秦晋的意思。龙武军的人手本来就紧张,如果再分出去数百人专门保护高仙芝,便更加捉襟见肘,所以才出此下策,以京兆府的差役来保护高仙芝的安危。“这些人屡屡犯禁,又负隅顽抗,罪加数等,立即枭首示众!”

这一声声抑扬顿挫,永嘉坊内外顿时又引起了阵阵骚乱。

“砍了!”

一直跪在地上的鱼朝恩不禁大为奇怪,不耐烦之下抬头偷眼瞧去,却见一双眸子射出犀利目光正直视着自己,吓得顿时浑身一颤,脑袋不由自主的深深埋在地上。

卢杞哪里会给王寿考虑的机会,当即就要将他撵出去然后代其行事。

经过统计,不肯放下武器又负隅顽抗,而后被活捉的“乱民”共有二百余人,他们原本以为接下来就是押解到大牢中受些皮肉之苦。可万万想不到的是,一直不甚说话的卢杞,竟又骤然下令。

在处决了负隅顽抗的“乱民”之后,卢杞又下令将那些主动投降的疑虑押解到京兆尹大狱中去。由于此乃非常之时,京兆尹的全力已经全部被身在安国寺中杨国忠所暂代。京兆尹王寿更是惶惶然不可终日,生怕下一刻便会有天子使者来宣布罢官夺职,甚至要了他的性命。

“俺们是奉了杨相公之命来的,谁敢杀俺……”

比如刚刚抬头偷瞧天子,这在大臣身上或是常事,但对于他这种阉人奴婢,那就是大大的不敬。

原本紧张到极点的场面,竟然就此转危为安。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种种庆幸都表明,天子对这位新立大功的宦官极为信任和重视,甚至乎超过了所有人。否则也不可能破天荒的任命一位宦官为观军容处置使。

再看那些人都纷纷寻找隐蔽之物,躲藏在其后,以防止神武军的弩箭再次齐射。不过,他们却猜错了卢杞的心思。对付这些人,他有的是办法。

这岂非天赐的良机?正好可以交给天子决断。

面对这些人的声声叫骂,卢杞只报之以冷笑,先组织一部分人将放下武器的“乱民”一一收拢控制,及至初步处理完毕后,才将目光重新落到了不肯投降之人的身上。

为了达到震慑效果,卢杞特地将这二百多人押解到了东市前的广场之上,然后强制排开,分别行刑。

卢杞一声令下,围在永嘉坊外的五百人渐次向坊内冲击。

鱼朝恩击掌大赞。

鱼朝恩摇头晃脑,显然对杨国忠的担心有些不以为然。

还有一批人则在“骨干”的怂恿下,继续嚣张的叫嚣着。

大唐天子李隆基经此一役之后虽然又重新掌握了朝局,但权威已经大打折扣,鱼朝恩突立大功,又被任命为观军容处置使,已经心有飘飘然,因此在天子面前常常便流露出了不礼之举。

但是,王寿却颇有顾虑,在这种时刻表面看已经风平浪静,实际上仍旧暗流汹涌,一旦不小心站错了队,就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

卢杞亲自拜访了京兆尹王寿,要求他组织人手,将永嘉坊的高府严密保护起来,不许任何人再冲撞。

不过,大唐天子李隆基在得到了鱼朝恩的汇报之后,却久久没有出声。

“别,别动手,我干,我干还不成吗?”

……

有胆小的立刻丢掉了手中的木棍等物,胆大的则不相信对方敢将他们全杀光了。于是,聚众闹事冲击高府的“乱民”就在这一刻两极分化了。

卢杞是何许人也,这种虚言恫吓又岂会将他吓倒?他当然知道这件事的背后有杨国忠和鱼朝恩在背后搞鬼,但他就是要针对这两个人,大不了再痛痛快快打上一仗。

两百颗大好头颅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纷纷滚落在地。就这还不算完,卢杞又命人在东市前的广场上竖起了十几个高杆,然后将二百多个首级穿成串分别挂了上去,以此来震慑城中不法。

“别,别再射了,俺,俺们投降……”

“奴婢,奴婢记下了!”

不过眨眼的功夫,鱼朝恩浑身冷汗直流,吓得再也不敢说话,甚至大气都不敢再多出一下。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长安刚刚经历了大乱,有人趁机欲行不法之事。秦晋以重典论处,并无不当之处。以后休得再提此事......”

就在此时,杨国忠领衔之下,众大臣的弹章也到了。直指秦晋乱杀无辜,其中被杀之人不乏良家子弟,以及官员勋戚族中之人。

在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里,内侍宦官就已经呈递上了十几份弹章,在御案上堆积的竟像一座小山。

李隆基一连看了几份之后,脸色也愈发阴沉。鱼朝恩不敢再偷看天子,但凭借直觉也能感觉到,天子在压抑着他的怒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