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几个无足轻重的小官,不过是头脑发热,想升官想疯了的妄人,这样的人早晚要自食其果。……
一时之间,杨国忠也不禁迷惑了,自从兵变定乱之后,他越发的发现对于老迈天子的心思,已经越难揣测。
“天子老了,心思与二十年前已经大相径庭,如今相公怂恿天子杀子,焉知天子没有后悔的一天?”
鱼朝恩哼哼冷笑。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郑显礼由于有军器监的官职在身,自然不能时时守在秦晋身侧,已经在两日前返回将作监官署办公。
其实神武军在此次兵变中的作用,百官心知肚明,之所以不说出来,一是为了给天子留些颜面,二是在情势未明之前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高秦二人是太子一党,天子还对此二人擢拔重用,岂非是昏头了?
杨国忠对杜乾运动手的效率很是恼火,那次谈话已经过去了数日,竟然到了现在还一点音讯都没有。万一程元振将两人合谋诬陷太子的事都招了出来,然后又被秦晋捅到天子那里去,天子信与不信暂且不说,这无疑等于在天子的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
“罢官夺职,打入大狱,听侯有司审讯!”
“来人,将这几个胡言乱语的妄人,都给朕,给朕……”
“既然如此,杨某就诚如大使所言,作壁上观了!”
对此,杨国忠深以为然。
杨国忠出奇的保持了沉默,只有几个不起眼的小官上书历数高仙芝与秦晋勾结之罪,甚至连秦晋和神武军乃兵变始作俑者这件事都不管不顾的捅了出来。
几经心理斗争之后,杨国忠还是选择了一动不如一静,既然此时无法看清楚天子的真实意图,那么不如暂且先保持沉默,静待事态的发展,再做应对。
这种说法自然不失偏颇,但却无疑将天子置于一种尴尬境地。天子身边有奸佞,而天子却自不察觉,岂非天子失察无能?
反观天子所谓,不但不排解万难,弥合人心,反而继续施行那一套使臣下相互制衡,相互拆台的策略。若再稍有不慎,肘腋之患,眨眼就会成为腹心大患。
另外,还有一则心病,也更让杨国忠坐立不安。程元振就像一条随时可能窜出来的毒蛇,对他猛咬一口,这个隐患不立时除掉,他就寝食难安。
子盗父兵犯上作乱,于公于私,身为天子的李隆基都不能纵容姑息。但高秦二人在为太子辩冤的上书中,都或明或暗的提出,太子之所以有此悖逆之举,完全是天子身边有奸佞,妄图干掉太子,而太子求诉无门,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才有了子弄父兵之举。
这且不算,那几个心有妄念的小官就更是蠢到了极点,公然让李隆基严惩高秦二人,并直指高秦二人是太子一党。
但在庆幸之余,杨国忠又有几分沮丧,因为天子处置了那几个上书弹劾高秦二人的边缘小官,就等于间接向朝野表明了他决意保全高秦二人的心意。
在此期间,郑显礼忽然收到了陈千里的书信。陈千里在信中,请他无论如何都要劝服秦晋,与太子保持距离,甚至划清界限。
不过,郑显礼却很难判断出陈千里这么做究竟是为了朝廷还是为了秦晋。诚然,陈千里此人居身甚正,但他为了“大义”不惜出卖秦晋,那么现在所为,其真心究竟如何呢?
与陈千里不同,郑显礼心中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他只知道自己奉了封大夫的命令帮助秦晋。而在这半年多的接触中,他也已十分认同秦晋的为人。至于冷酷自私的天子,郑显礼好感全无。所以如果让他做个选择,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
反观现在的陈千里,虽然在最后关头与陈玄礼选择站在了天子一方,天子却并不十分买账,他的龙武军长史一职已经难以保住。
郑显礼不希望秦晋再与此人保持紧密的联系,因此对这封信也就置之不理。而且很快,他也没有心思去追究陈千里的真实想法了,将作监得到了政事堂转来的哥舒翰行文,要求在半月之内打造万张“神臂弓”。
这让他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半月之内打造万张“神臂弓”是绝对无法做到的,但其背后所包含的讯息却让人不觉颤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