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面有苦笑,“还不是那个秦晋!”就这样忐忑不安的过了旬日功夫。直到今日晚间,边令诚忽然接到了长安来的密信秘信,天子于常朝公开议论秦晋上书事,并当场采纳了以宰相杨国忠为首的大臣们的意见,对他本人不予追究责任。

三两下拆开了密信火漆封口,抽出里面的信笺,边令诚才看了一行就面色剧变,浑身颤抖,继而又浑身一软,瘫在了卧榻上,口中含混不清的喃喃着。

高力士揉了揉有些发麻的腿脚。

要命两字就像针扎一样,边令诚腾的从卧榻上弹了起来。

“将军,将军,快醒醒,长安急信!”

高力士涕零谢恩,一眼又瞥见了立在那不知所措的小宦官,轻斥道:“圣人驾到,还不跪迎,成何体统?”

如果在哥舒翰未死之时,边令诚完全不会害怕昔日的区区黄门,但在见识过鱼朝恩是以何等雷霆狠辣的手段处决了哥舒翰以后,他就知道这个昔日的小黄门已经长成了一匹满口獠牙的饿狼,自己虽然也是饿狼,但终究还有自知之明……

边令诚背地里只庆幸,当初幸亏没和高仙芝公开撕破脸皮,而去岁的那道夺命敕书也未曾抵达过陕州,否则今日若换了一个主帅,不用等到秦晋上书,就会主动追究罪责,自己断无幸免之理啊。

那小宦官这才如梦方醒一般跪了下来,连连请罪。

此前李隆基无所顾忌的杀掉了哥舒翰,就是因为没了哥舒翰,还有高仙芝。倘若高仙芝也在某些人的阴谋私利中翻了船,那李隆基可真正就是袖中无人了。

高力士略一停顿,清了清嗓子。

虽然高力士没有明说,但李隆基也能明白,话中所指的领兵将帅一定就是高仙芝。据说高仙芝在西域时,曾抢掠了不少财物,李隆基亦曾因此而很是不满,边令诚这饿狼肯定没少贪墨所得。但在李隆基看来,只要是他信得过之人,即或贪墨了一些金银,只要能够建功立业,又有何妨呢?

“老奴以为,边令诚该杀!绝不能留!”

但不论其中有何种不为人知的变故,这都是鱼朝恩想要的结果。

“秦晋?那小子又如何折腾了?”

这句话使得李隆基勃然色变,也顿有茅塞顿开之感。高仙芝现在身负朝廷安危的重任,岂容他人从旁掣肘?

“等不得啊,送信的人明言将军必须立即拆看,是要命,要命的大事!”

……

高力士闻言唔了一声,算是回应,却没了下文。对于外朝之事,只要不关己身他向来不爱干涉,虽然边令诚也是宦官,但毕竟涉及谋反叛乱,便更不愿轻易表态了。

潼关,边令诚在闯了大祸以后,畏惧朝廷治罪,着实的收敛了好一阵,憋着不去找高仙芝的麻烦,反而一改往日态度以礼相待。尤其是得知了秦晋一连两次上书请杀自己之后,边令诚更是吓的三魂七魄没了一半。并且还厚颜无耻的向高仙芝求援,言及抢在冯翊郡之前招募了那数万逃民,乃是为了修缮潼关以南的一部分山墙提供充足的人力,并非有意为难。

高力士直言边令诚该杀,大大出乎李隆基所料。众所周知,高力士对宫中的宦官甚是留情,只要不是谋逆大罪,能求情的必然求情。他询问高力士的意见,不过是想在高力士这里再得到确认。追根究底,李隆基的本心是想杀边令诚的,只因秦晋一意请杀,在出于制衡的本能驱使之下,才有了违心的决断。

“快拿来某看!”

“这一回倒没折腾,只上书请杀边令诚!”

在天子的询问下,高力士沉吟良久才低声回应: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迷迷糊糊不知睡了多长时间,边令诚忽然被人从睡梦中推醒。

哥舒翰何等的跋扈勇悍,最后如何了?还不是像杀牛一样,被鱼朝恩砍掉了脑袋,首级至今还在潼关城头上挂着呢!

在慌乱了一阵之后,他已经认定,打算致自己于死地的,一定就是鱼朝恩。天子一定是听了此人的谗言,才颁下的敕书,绝不能如此束手待毙,输在一个后生晚辈的手里,,只要设法将自己的冤屈诉到天子那里,事情就一定还有回旋的余地。

镇定下来,他第一个想到求助的又是高仙芝。

“备马,备马……”

边令诚连夜出了关城,到军营中去寻高仙芝。他十分清楚,高仙芝不是个落井下石的人,只要自己以昔日并肩作战的情分相求,此人一定会为自己出头的。

“我乃监军边令诚,请速速通禀高相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